读创台湾行 | 金融科技,台湾被甩几条街?

读创财经  2017/05/25 08:38

读创驻台北记者 刘瑜 文/图

带个手机出门,吃喝玩乐行全搞掂。手机已然取代钱包,这对于台湾人来说还是梦想的生活在大陆已经成为现实。来过大陆的台湾人都会惊叹于大陆移动支付的普及。曾经在金融和科技领域作为榜样的台湾,而今成为金融科技(FinTech)的追赶者。台湾输在哪一环?

时下的台湾,关于移动支付的话题高烧不退。自3月底Apple Pay登台,移动支付又一次成为热点,5月Samsung Pay加入战局,紧接着6月谷歌的Android Pay也将来袭,三大国际移动支付齐聚台湾,台湾本土电子支付面临空前挑战。

cof

直击现状:一场业者的“圈地运动”

记者上月在新竹采访,坐进一辆计程车却发现车窗贴了一溜支付标识,眼熟的除了信用卡、银联卡、悠游卡、支付宝以外,还有台湾各种用于手机的第三方支付,包括“橘子支”、“街口支付”、“行动支付”等等,数了下,乘客如果不愿付现金,至少可采取十三四种之多的支付方法。

在使用频率上,据司机美兰说,支付宝用过一两次,街口支付也差不多,大家用得多的还是现金付账。既然用得少,为什么还接入这么多方式?美兰的计程车隶属台湾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台湾大车队,她说反正公司愿意推广,统一让接入就接入呗,至于用不用,全看乘客选择。

在台北街头,确实会看到很多计程车的外窗都贴着一排电子支付标识,可以用卡也可以用手机支付,“总有一款适合你”。

实际上台湾并不缺少各种手机应用,早在2012年,台湾最大的电商平台PChome就推出了台湾地区第一个第三方支付PChome Pay,2015年5月,台湾《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正式生效,这一年也成为台湾人口中的“移动支付元年”,2016年,随着欧付宝、橘子支付、国际连、智付宝、台湾支付等5家业者取得电子支付执照,一批通过和银行合作开展移动支付的业者包括“街口支付”、“Line Pay”、“Pi行动支付”、“GOMAJI”以及“Yahoo 奇摩”等也纷纷开业。

专注大陆报道的资深媒体人秀珍告诉记者,台湾人的消费习惯还停留在实体经济的阶段,便利店随处可见,提供的服务也很全面,不仅生活缴费、购票、转账汇款,就连大陆已经都快不用的传真,还能看到有人在便利店使用;银行网点密布,台湾人至今还喜欢上银行办事;台湾银行作为抗战胜利后政府建立的第一家银行,不久前也推出了自己的APP用于手机支付,只是签约的店家还太少。

听上去就像一场“圈地运动”,不仅金融机构争先恐后推出各自的手机应用,电子支付业者也在结合自身资源布局各自的市场。比如欧付宝可以在全台4000多家全家及莱尔富便利店使用,“Pi行动支付”则可用于全台5000家7-11便利店,也可以缴台北市的停车费,橘子支付最大的合作伙伴则是台湾大车队1.6万辆计程车。从业者山头林立,各霸一方,却没有出现一家能够一统江湖、随处可用、拥有广泛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反观大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自2015年底进入台湾,至今各自签约的商家接近4万家,在台湾人眼中布局已是相当全面,所幸只能用于大陆游客在台的支付,对台湾当地电子支付并不构成竞争关系。

应对挑战:三大国际移动支付来势汹汹

苹果的移动支付3月29日在台湾正式上线。一段时间来不断被引述的数据是“Apple Pay上路两天,绑定信用卡便超过41.5万张,上线9天后更达70万张”。相形之下,台湾有公营背景的移动支付台湾Pay去年8月上线,“上路7个月只有3万张”,据称“未来5年目标是拚10万张”。

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5月,台湾立法机构急急以“台湾电子支付之发展”进行专题报告并质疑。有网友直指台湾Pay不仅知名度低,商家不买账,最为关键的是使用程序麻烦,用户体验差。

台湾本土业者面临的挑战还不仅是Apple Pay,5月初Samsung Pay强势登台,与七大银行合作,据估将占全台信用卡交易量的七成,由于三星在台湾手机市占率仍排名第一,其宣称Samsung Pay覆盖率将远胜其他国际支付显得不容置疑。尾随其后,6月,谷歌的Android Pay即将登场,三大国际移动支付齐聚台湾,一场“激战”势所难免,台湾本土电子支付将如何自处亦是一大考验。

台湾金融主管部门曾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5年内将电子支付比率从25%增加到52%。

“台湾移动支付还刚刚上路”,有过数年大陆财经媒体圈经历的杨方儒在台湾创办了KNOWING新闻App,关注FinTech为时已久,他担心的是,台湾本土的第三方支付业者,碍于政策与法律开放牛步,上线时程都已经晚了,如今Apple Pay一夕登台,手机支付作为FinTech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种网络服务金流最后一里,会不会被苹果公司整碗捧走?

“台湾金融科技让人着急”,往来于两岸的台湾创投合伙人丁学文看到今年《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中国在金融科技上走出了一条路》,文中提及不论用何种规模计算,大陆都已经是金融科技的领头羊,它在互联网支付上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线上借贷甚至占据全球3/4的市场份额,去年一份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金融科技企业排行榜,竟然每5家就有4家来自大陆。

宋靖仁曾任职支付宝公司副总裁,两年前回台发展,现为王道银行个人金融事业执行长。他对Apple Pay颇不以为然,在他看来,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Android Pay并没有改变信用卡支付的本质,不过是将刷卡的动作变成了感应手机,其实是无助于电子支付比率的提高。

今年初才改制成立的王道银行,作为台湾第一家互联网银行,立志要推广“手机变银行”概念,在这一抱负中移动支付只是金融科技的其中一项。

法规松绑: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又管太多

“台湾缺少了整合者。”在Apple Pay狂吸果粉炒热移动支付话题的4月,杨方儒主持了一场“台湾金融科技产业2017首届论坛”,期望集合产官学研各方力量,汇聚台湾的技术、人才、资源,推动大联盟大合作,走出属于台湾自己的“互联网金融”革新之路。

宋靖仁在任职于国泰数位银行时,推出过Line Pay,可是谈了5个月仍未谈成,言语间透出种种创新为环境所不容的无奈。“法规监管愈成熟与严谨的地方,愈难发展FinTech”,台湾的金融法规管得太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杨方儒看来,“以大陆的FinTech业者来说,不论是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雪球或是老虎证券,陆金所或是网信理财,还有盛极一时的P2P贷款业务,都是在法规尚未颁布前领跑,迅速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利益”,而台湾的行政与立法体系,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又管太多,始终与科技趋势有着最遥远的距离。

曾为美国执业律师的蒋万安,踏入政治圈之前有着多年在硅谷执业的经验,他发现台湾的法规其实都是在限制新创,硅谷与台湾面对新创最大的差别即是,在美国只要法规没禁止就能做,但台湾地区不论立法或行政部门则会翻遍所有法条,告诉你没有法条说可行就不能通过。

街口支付平台上共有15万会员,合作商家也达到1.6万家,创办人胡亦嘉说两年前街口支付成立之时他就认真看过《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法规要求之严谨琐碎令他难以接受,仅是在使用者使用流程上的规范,连他都觉出还不如索性用信用卡结账来得方便。再比如,电子支付管理还规定,在网络上申请一个电子支付账号必须年满20岁,而事实上许多游戏业者锁定的都是20岁以下的年轻族群。

正是看到政策与法规松绑的关键所在,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日前通过了《金融科技创新实验条例》草案,与立法部门拟推动“金融监理沙盒”实验,开放非金融业在一定范围内测试创新的金融科技、服务与商业模式等。相当于金融科技的“特区”,杨方儒说,台湾必须打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否则在现今不断创新的时代,即使有更突出的FinTech产品与商业模式萌芽,也将被台湾法规扼杀了成长的可能性。

读创编辑郭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