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能减排贡献盐田经验!盐田区连续四年获全市节能考核第一

原创读创深圳  2020/07/02 19:39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黄顺

记者7月2日从盐田区发改局获悉,2016年至2020年一季度,该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辖区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36%,累计下降16.2%,超额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进度,连续四年荣获全市节能考核第一名。

资助节能项目42个近4500万元

据盐田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出台《盐田区“十三五”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工作方案》,将“十三五”节能目标纳入区级节能目标考核和本地区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合理引导全区能源需求。

同时完善节能资助政策体系,制定《盐田区产业发展资金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分项资金管理办法》《盐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节能政策,设立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资助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能源领域建设发展,为辖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政策支撑。2016年至2019年度,盐田区共资助42个项目计4456.0958万元。

GEP核算体系贡献盐田经验

近年来,盐田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与GDP相对应的,既体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又体现人类改善环境所做贡献的城市GEP核算体系。

2015年,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及应用”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荣誉称号。2018年12月,盐田区率先编制完成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为其他地区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提供了规范化模板。

2013至2018年,盐田区连续6年实现城市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

全国率先落实“碳币”计划

据悉,借鉴碳排放交易理念,盐田区在全国率先落实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成立全国首个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全民参与的专项基金会——盐田区生态环保基金会,成功举办盐田区“环保达人”评选活动等系列大型环保宣教活动。

截至2019年底,平台总注册用户数达15.26万,累计发放约2.1亿碳币,共发起生态文明活动约2900场。

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循环化改造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导向方面,盐田区注重产业转型引导,严把能评、环评审批关,引导传统企业逐步向节能环保、创意设计、旅游服务业、特色商贸业等产业转型,高端绿色制造基地建设不断提速。建成启用周大福大厦、国家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百泰珠宝大楼,成功举办国际珠宝设计师展等创意设计大赛,产业链条向创意设计等高端环节延伸。

同时建立健全盐田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循环化改造制度,推行循环经济产业链关键链条补充与延伸、创建综合管理平台等措施,实现园区企业间生态耦合共生、资源共享、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

2017年,盐田港区成功入选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成为当年全市唯一入选园区,也是全省首个以港区身份入选的园区。2018年,盐田综合保税区成功入选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盐田区成为省级循环化园区数量全市第一。盐田港区是全国首先大规模推广龙门吊油改电项目、全国首个使用大功率岸电的港口,2019年,盐田港区岸电接驳率达14.8%,占深圳港接驳总数的79.3%;用电量达1121万度,占全国集装箱码头岸电用电量的65.9%,成为我国沿海港口岸电供电能力最大、泊位数量最多、使用率最高的集装箱码头;港口电力驱动及混合动力龙门吊达241台,保持国内总量领先,获“亚洲最佳码头”大奖,发展成为“智能•绿色•世界级大港”。

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

为了推动城区绿色发展,该区出台《盐田区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促进办法》《盐田区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扶持办法》,实现新开工民用建筑项目100%满足绿色建筑标准,同时积极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

截至目前,辖区共有盐田高级中学、盐田现代产业服务中心等43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包括国家三星级6个、二星级14个。

此外,全面实施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支持并鼓励社会投资工程在合适部位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拆除重建类项目全部采用移动式建筑废弃物处理生产线,现场实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辖区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实现绿色低碳交通网络全覆盖

近年来,盐田区实现了绿色低碳交通网络实现全覆盖。一是在全市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并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目前,辖区共有自行车站点192个、锁柱8713个、公共自行车6000辆,在适合骑公共自行车的建城区内,以任一点为圆心,以300至500米为半径范围内,有公共自行车租、还车站点,基本实现了城区内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全覆盖,无盲点。

二是2016年底开始,从盐田区始发的28条公交线路、共660台大巴在全市率先实现了100%纯电动化。

三是强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470个快速充电桩,1719个慢速充电桩。

优化垃圾分类发展再生能源

盐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优化了“四个全覆盖”的管理体系,精准聚焦垃圾分类减量科学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盐田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行动方案(2019-2021年)》,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截至2019年,盐田区所有住宅小区已完成“撤桶并桶”,实现“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小区创建100%,全年回收各类生活垃圾共计2.79万吨,为打造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奠定基础。

此外,盐田区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结合本地资源禀赋,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对有条件安装太阳能系统的新建宿舍、医院住院部和酒店等建设项目,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对符合技术经济合理原则、具备相关安装条件的既有建筑或产业园区,鼓励开展光伏发电试点,有效提升我市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水平。

2017年普洛斯2.069MW分布式发电项目、2018年现代物流中心3.699MW分布式发电项目相继投入运营。

读创编辑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