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财经 2017/09/27 18:08
读创记者 陈燕青 尽管今年IPO提速,但审核依然趋严。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本周二,今年已有53家公司IPO被否,数量超过前四年总和,而取消审核和暂缓表决的公司合计21家,过会率仅86%,较去年有所下降。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对于盈利能力、内控制度、财务规范、信息披露等较为关注,预计未来IPO审核仍将趋严,市场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净化。
▍IPO过会率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在IPO发行提速的同时,被否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公开资料显示,截至本周二,证监会已经审核了376家新股的IPO申请。其中,323家获得通过,53家被否,13家暂缓表决,8家取消审核,IPO审核通过率为86%。
数据显示,去年有274家IPO上会,246家过会,18家被否,10家撤回,过会率89.8%。相比于去年的过会率,今年IPO过会率有所下降,显示审核依然趋严。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13日的创业板发审会上,上会的7家企业有4家被否。史无前例的创业板上会否决率,使得券商投行“炸开了锅”。上述4家被否企业中有3家来自招商证券项目,分别为智业软件、世纪恒通、广信科技。
资料显示,被否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包括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金属制造、化学制品制造等,此外软件行业也有两成公司被否。
数据显示,被否企业所涉及的保荐券商约30家。其中国金证券6家,高居榜首,招商证券、广发证券被否项目各有5家;海通证券、申万宏源其次,有4家。
除了被否,还有部分公司被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截至周二,今年有13家企业被暂缓表决(其中,3家二次上会获得通过),8家新股取消审核。
本周二暂缓表决的两家分别是海宁家纺城和火炬燃气,发审委并没有给出暂缓表决的具体原因。一般来说,IPO首发申请被暂缓表决,有可能发审委关注到质疑的信息,也有可能是发审委因为一些反馈意见没有审核清楚,而取消审核或许是因为媒体报道等原因。
▍被否原因有多重
根据相关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需要在主体资格、公司治理、独立性、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这五个主要方面满足条件和具体要求。记者根据发审会审核结果公告梳理后发现,盈利能力、内控制度、财务规范、信息披露等问题是企业被否的主要原因。
盈利能力是发审委关注的重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000万是一道门槛。9月13日被否的赛纬电子、智业软件、世纪恒通扣非净利润规模均不足3000万元。此外,在8月15日对耐普矿机的审核中,就近两年矿业生产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橡胶耐磨制品能保持高毛利率的情况,发审委要求发行人说明。
企业内控制度备受关注。如7月11日被否的力合科技,发审委指出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因涉嫌单位行贿被司法机关立案和部分高管、员工涉及到多起商业贿赂案件的情况。
财务问题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对于世纪恒通,发审委关注募投项目毛利率大幅下滑的问题,要求说明电子优惠券产品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毛利保持稳定的合理性。对于绩丰岩土,发审委提出的问题包括“报告期各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低于当年净利润的原因”、“关联方资金往来的具体流向及用途、借款合同的签订、履行的审批程序”等。
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层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客户集中度等问题较为关注,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未来收入和业绩的持续性。部分企业粉饰业绩,一旦被发现,必然会被否。”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IPO被否一般有三个原因,一是盈利能力不足问题,二是历史沿革问题,三是企业治理不规范。
▍IPO审核仍将趋严
上周末,证监会再度新批了9家企业的IPO申请,融资额度不超过66亿。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核准下发36批IPO批文,年内323家企业获得IPO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1643亿元,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的1504亿元。有机构预计,今年A股将有约420-480只新股发行,融资2200亿-2500亿元。
虽然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但单只新股的募集资金却在下降。统计显示,2015年、2016年单只新股募集资金保持在6亿元至7亿元。而今年以来,单只新股的募集资金平均为5.5亿元,规模略降。
去年下半年以来IPO发行提速,IPO审核从严态势也在延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趋势会延续。
今年7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此举被业内解读为新股发行审核从严监管不会松动。
宋清辉对记者指出,“今年IPO提速明显,希望监管层能够从严审核,从源头上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进一步完善IPO现场检查等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对于涉嫌财务造假的公司,应给予严惩,从而净化市场环境。”
“今年不管是对于并购重组还是IPO审核均趋严,”东部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坦言,“以往一些企业想通过粉饰业绩蒙混过关难度大增,被否案例的增加也充分显示了监管层从严监管的决心,这从中长期看有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未来A股也有望逐渐向注册制迈进。”
读创编辑贾婧媛(实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