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方式深刻变化 今年上市公司可转债全部过会

读创财经  2017/10/17 16:10

读创记者 陈燕青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定增规模大减,而可转债却备受推崇,这背后与监管层鼓励可转债发行不无关系。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至今已有27家公司发行可转债上会,最终全部通过。

今年初,监管层便定调将调整再融资品种结构,可转债、优先股等成为监管层力推的品种。

2月17日的再融资新规主要是对定向增发规模、时间间隔、募集资金用途等方面进行了改变。而5月27日的减持新规要求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无疑是对定增的再次利空。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仅有11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规模仅约212亿元,而今年可转债发行和等待发行数量已超过1000亿元。

资料显示,近期可转债发行进一步提速。9月的最后一周,大族激光、特一药业、杭电股份、众兴菌业、赣锋锂业、众信旅游、国祯环保等7家公司的可转债发行申请全部获发审委通过。一周就有7家上市公司的可转债发行获得通过,这或许标志着可转债发行扩容的开始。Wind资讯统计显示,目前证监会审核通过但未发行的可转债有24只,募资金额合计448.3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可转债的发行条件包括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企业累计债务余额占净资产比值不能超过40%等条款,适合较为优质的企业。

对此,东部一家券商投行高管表示,“从今年2月份再融资新规及5月份减持新规来看,证监会对定增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不过,监管层也同时鼓励可转债、可交换债、优先股的发行。目前监管层大力支持,不排除未来可转债发行门槛进一步降低。毕竟相当多公司三年平均6%的净资产收益率恐怕达不到,如果调整,将有更多公司能借助可转债进行融资。”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从目前看,上市公司定增难度加大,可转债未来仍将被众多公司所青睐,券商投行也将逐渐改变以往的业务模式。可转债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适合一些稳健型的投资者。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9月8日修订了《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中的个别条款。本次修改解决了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将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根据新的管理办法,网下发行不再按申购金额的固定比例收取定金,而是直接收取不超过50万元的定金;网上发行不再预缴定金。

9月25日,首只实施信用申购的可转债——东方雨虹遭到市场疯抢。雨虹转债发行规模18.4亿元,采用“原股东优先配售+网上申购”的方式发行,网上申购上限为1000万元,无需订金。最终,原股东共优先配售雨虹转债1573万张,共计15.73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85.5%;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雨虹转债266.86万张,共计26686万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4.5%。最终网上中签率为万分之0.1319,中签率比网上打新还低。

对此,天风证券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认为,信用申购下,机构投资者可以说离开了一级市场,绝大部分投资者的转债配置得在二级市场完成。可转债成交最活跃的仍然是上市前两日。如果首日交易中个人投资者抛售较多,导致转债低开,是对机构投资者有利的。但是如果一直是低开高走,不排除之后会发生个人投资者炒新债的情况,那么机构投资者获取筹码的时机得延后。

读创编辑张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