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姚嘉莉
“在中国,物质资本投资高于人力资本投资。”近日,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席James J.Heckman受邀参加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主办的“大师暨南行”讲座,并发表了题为“China’s Investment in Skills”的演讲。他认为,中国应推动人力资本投资市场的形成,应重视职业技能投资和学前教育投资。
Heckman教授指出,目前,中国面临中等技能劳动力供给的枯竭,同时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抚养负担日益增长。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分析发现,2016年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显著减少,中老年人数却大幅增多。中国需要培养高技能的劳动力来应对这样的挑战,并推动技术进步。
回溯至1970年代,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极少,直到21世纪,情况才有所好转。数量激增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更具竞争力。中国在小学、中学的教育上已经达到和亚洲其他国家相近的水平,但在大学教育方面仍较为落后,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落后水平。
Heckman教授认为,中国应该延续平等的教育政策,注重高技能的教育,同时注重幼儿学前教育。中国的投资应由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整,并着力解决地区间的不平衡问题。此外,户籍政策的改革、现行学费政策的改变,都是政府需要努力的方向。概括而言,就是要推动人力资本投资市场的形成。同时,现阶段社会应重新审视大学的学术教育,认可职业技能教育的价值。他说,“现代经济活动所需要的技能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不应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这是教育机构的成败。”
Heckman教授同时强调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培养社会情感技能有助于认知技能的形成,进而儿童能够感知奖赏、产生自身前进的动力。在长期,以上做法将有利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提升社会流动性。
据了解,Heckman教授与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牵头建立的“芝加哥-暨南人类发展研究联合计划”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双方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研究合作,芝加哥大学以及他所在的人类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未来或将与暨南大学及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