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三名工程”公众开放日!市民发现名院里还藏着这些东西!

读创健康  2018/10/14 20:06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郑健阳/文 严文婷/视频 钟华登/图 通讯员深卫信

10月14日,深圳市卫计委举办第三届“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公众开放日,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以及媒体组成的“参观团”现场感受“三名工程”的成果,参观团分别参观了“名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和深圳最火的诊所卓正医疗。让现场市民赞叹的是,原来“名院”不仅有名医,还暗藏着黑得发亮的黑科技。

2014年,深圳推出以“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为市民提供更高水平医疗服务。

移动医院:无水无电可维持72小时正常运转

活动首站就是位于光明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在中山七院的大院里,三辆带着方形车柜的大皮卡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块头比一般救护车还要大,车轮比普通车轮大一圈。“这是救护车吗?”有参观群众询问。

原来,这三辆大车并不是普通的救护车,而是中型伤员运输车、野战急救车、中风移动急救救护车,这是“移动医院”的组成部分之一。移动医院,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移动的医院,最大优势是“能将综合医疗救护系统”完整的“搬运”到救灾附近或现场,快速实施现场救助,减少“运输途中”的救生“黄金时间”,可以最大限度的抢救生命。当自然灾害或者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移动医院就可以抵达灾害现场,提供紧急医疗救援。

据悉,中山七院移动医院项目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唯一一家,也是广东省第二家。移动医院建成后,配置包含野战手术车、野战急救车、医技保障车、消毒灭菌车、充气式帐篷、指挥车、炊事车、淋浴车、防疫车、发电车、伤病员转运车、应急物资保障车等,可有效提高灾难事件中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移动医院可以同时开展2台手术,昼夜24小时不低于100名病员,可完成大、中、小手术不低于20例。此外,还可完成门诊(检伤分类)、重伤急救、手术、医技保障、生活保障等任务;同时配备相应的手术器械灭菌等相应仪器设备;配置动力电源。据预计,中山七院的移动医院明年就可以开展完整的医疗救护。

要完成如此艰巨和复杂的任务,这些“移动医院”当然要具备够硬的素质。据介绍,移动医院在野外生存能力非常强,能够爬45°陡坡,这是一般车辆无法做到的,还有抗沙尘、抗8级风力、抗降水、抗腐蚀等特性,在野外无补给的情况下,能够维持72小时正常运转。

智能化让患者挂号有了傻瓜机

在中山七院门诊大厅,让参观者疑惑的是,为什么医院只开了2个收费窗口?这难道不会造成门诊大厅人满为患吗?

再仔细一看才发现,医院的门诊大厅或是过道都放置着一种机器。记者了解到,中山七院在信息化方面颇具特色,引进了国内领先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看病、缴费、检查预约“一卡通”。患者来医院就医前,在网上预约,预约当日带上社保卡在遍布全院的自助一体机上签到,就可以到诊室就诊。在医生诊室就能完成检查预约和开具药品处方,同时可以完成诊间直接结算,不用像传统医院一样排队结算,非常方便。此外,这些机器还可以自助查询费用明细,且打印发票。因此,中山七院只开设了2个收费窗口,负责处理一些报销、退费、以及医保停用等特殊情况。

此外,如果没有社保卡,自助一体机还可以打印病历资料、检查报告,费用预交等功能,十分便捷。

智慧药房:患者没走到药房,药就配好了

在就诊体验中,排队取药同样让人头疼,但在中山七院,药房、取药窗口藏着不少黑科技。据悉,中山七院的药房共960个槽位,可储存约20000盒药品,门诊药房现有一套快速发药系统,包括快速盒装发药机、自动发筐机、智能调配机、传送系统。其中,智能调配机一共可储备108种药品。

当智能调配机系统接收处方信息后,指引药师从亮起灯光的盒子取出正确的药品进行调剂。调剂完成后将药筐放到传送系统,药筐自动传送到对应的窗口前台,窗口上方显示屏出现患者姓名,患者即可取药。因为智能化,8秒可调配完成一张处方,患者在看完病时,其药方就已经传到智慧药房,等患者到达药房时,药都已经配好了。当天未及时取药的患者,系统会在次日自动发送短信提醒患者取药。

中药房配备了小袋装配方颗粒自动发药机,这是广东省首台全自动小袋装配方颗粒发药机,每剂发药速度只需3秒。后期还会引进中药饮片自动发药机,实现中药房配方发药全自动化,药师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药事服务。

3D牙齿扫描仪:看牙也能数字化

社会办医一直以来是深圳医疗事业发展的特色,在开放日的第二站,便来到了位于福田的卓正医疗。

卓正医疗在深圳创立,是一家以医生团队为主导、由专业行政团队运营的医疗集团,其服务涵盖内科、妇产科、儿科、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门诊手术、个性化体检等,目前已经吸引一百二十多位来自协和、北医、复旦、中山、华西、湘雅和海外的中青年医生全职加入。

走进卓正医疗,“安静”、“温馨”是市民最大的感受。在齿科中心,孩子们可以一边看着卡通,一边接受治疗。

在卓正医疗,记者也发现了治牙的“黑科技”,该诊所率先从美国引用了iTero牙齿3D扫描仪。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通过iTero口内扫描仪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数据,在屏幕上观察牙齿细节。口扫出来的数据,经过计算机加工后,得到的是包含临床端和技工端所需要的所有口内数据。这些数据就相当于传统修复时要取的模型,“模型”数字化后,可以直接上传到云端,存储方便,可追溯。医生将扫描仪放入患者口内,扫描上颌、下颌、咬合,显示屏上会显示牙齿的咬合关系,运行程序可视化,会给出牙齿矫正的时间,以及每个阶段牙齿矫正咬合关系的改变。医生利用该仪器的扫描技术,现场就能画出牙齿的3D模型,不需要传统的石膏取模,患者也能有更好的就诊体验。

“以医疗中心为例,目前开展的业务主要是儿科、儿保、内科、妇产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营养科等,全部采取预约制,每位客户的就诊时间为20分钟,每位医生每天最多接待24位客户。”卓正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能提供中文服务之外,卓正医疗还还提供日、韩、英等多国语言的医疗服务,外籍客户占三成。


知识点:

★ 急救AED那么火,你会用吗?现场教你!

如今,在深圳街头有了这样的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可以携带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率不正,并且给予去颤电击,专门为急救濒临猝死病患的仪器。

可是,AED如何使用呢?在现场,有了医护、急救人员的手把手教学,市民们正在体验AED。

如何正确使用AED?

1、开机,按提示进行下一步操作

2、电极片按图示贴在患者胸部

3、电极片连接AED

4、AED开始自动分析心律,急救人员要离开患者

中途有语音提示:“不要接触患者,正在分析患者心律。”

5、依照机器提示按下电击按钮

如建议电击,确保任何人不接触患者后,按下电击按钮,电击完成,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每循环按压30次、通气2次判断是否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如果未恢复,继续下一循环。

如不建议电击,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5个循环的心肺复苏。

使用时,只要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每隔2分钟,AED会再次进行分析是否需要电击。

★ 孩子遇到侵害怎么办?卓正医疗这个项目已让上千名儿童家长受益

在卓正医疗活动现场,市民还体验了防范儿童侵害项目。

“为什么孩子遇到了侵害事件,往往不愿意主动告诉父母,也没有呼救呢?”活动现场,专业教师姜雪为市民上了一场活生生的现场课。女孩在上学路上被其他同学索取零花钱、在家里被迫和叔叔亲吻……面对这些现实场景,姜雪表示,首先就要让孩子学会说“不!”。

2016年起,卓正医疗就率先将ICAP(防范儿童侵害国际项目)引入中国,两年多来,每年有近3000名儿童及家长接受培训。


深圳引进228个“三名团队”

2014年,深圳推出以“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为市民提供更高水平医疗服务。记者了解到,四年来,深圳引入数百个高层次医学团队。截止目前,全市共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228个。这些团队专家在深圳各个医院的依托科室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在举办名医院方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和深圳市萨米医院中心等先后开业。在名诊所(名医诊疗中心)方面,全市已挂牌成立8家名(中)医诊疗中心,其中,包括5家名中医诊疗中心。

伴随着“三名工程”,市民的就医体验正在改变。以往,在深圳2.4%的病人去外地就医,其中大部分是肿瘤病人。去年3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正式启用,深圳终于告别没有肿瘤专科医院的历史。通过北京、深圳两区共享技术、人才、学科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快速带动全市肿瘤学科的发展,医院影响已经辐射到港澳及东南亚。

未来“三名工程”将有什么新举措?记者了解到,今后,根据深圳人的疾病谱和就医需求,“三名团队”引进也将更“精准”。

据悉,未来深圳将主要面向谋篇布局、解决“痛点”、提供公共支撑等几个靶标实施“精准引进”。在引进方式上,采取先确定团队方向靶标和引进团队靶标,再由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竞标的方式来组织,既保证“精准引进”,又调动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

在人才建设方面,深圳也计划对医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进行分层次培养,3年内培养200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400名学科骨干、600名青年学科后备人才。

此外,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制定高水平医院建设方案,分层次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力争到2022年建设一批高水平医院,有3—5家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行列,并打造成具有鲜明湾区特色、国际化登峰医院打造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鲜明湾区特点及国际化特色的登峰医院。同时,利用10年时间,将深圳三级甲等医院数量翻一番。

“三名”有多厉害?

1、何裕隆教授团队:胃癌5年存活率61%,超越欧美

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是医院重点建设和发展学科之一,是医院多学科诊治模式示范中心,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际消化医学名院的标准进行建设。消化医学中心汇聚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医疗专家和科学家,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何教授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中心主任,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主任,他主持开展的脉络化清扫D2胃癌根治术,使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1%左右。目前,世界上胃癌5年生存率较高的国家并不在欧美,而是在日本、韩国,达60%。因此,何裕隆教授团队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超越欧美。

中山七院自5月份开业以来,消化病中心已经开展重大手术百余例,包括胃十二指肠切除术、胃癌肠癌根治术和腹腔巨大肿瘤切除术,无论手术技术水平、诊疗效果及复杂手术所占比例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怕胖死?“无饥饿禁食疗法”了解一下

只要一个礼拜,就能瘦个8到10斤。“胖纸”听到这个,睡着都会笑醒。没错,中山七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秦鉴教授在现场为“胖纸们”支招。

“无饥饿禁食疗法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禁食疗法,我们根据中国人的特点,带领团队用十年时间创立并完善。其特指一定时间,比如2-21天内,不摄入普通的食物,饮用足量的水分,利用自身储备的能量物质支持生命运行。”

无饥饿禁食疗法治疗过程分为缓冲期、禁食期和饮食恢复期,禁食的要素包括有禁食资质医生的严密监护、足量饮水、适当运动、健康教育、中西药物、传统中医物理治疗。

在现场,正在进行此疗法的小胖哥说,他原本有330斤,但现在住院治疗几天,已经减了28斤。记者了解到,这小胖哥今年28岁,从小暴饮暴食,曾有过一个月长80斤的“恐怖经历”。

记者询问现场的患者,有患者反映,治疗期间因为要服用中草药,所以没有饥饿感,心里有时候犯吃瘾但马上就消失了。秦鉴公布中药方子时,一患者拉着记者说:“你看,方子上的药材都很好吃,一点也不饿!”

读创编辑郑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