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人才培养大计 清华大学首次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请到深圳

读创科技  2018/12/04 12:32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通讯员 晓鸽/文 石俊/图

△ 会议现场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促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如何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体系?近日,400多位全国重点中学的校长齐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围绕这些议题展开了探讨。这也是清华大学首次将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放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

△ 清华大学院副校长、教务长杨斌

清华大学院副校长、教务长杨斌表示,清华大学一直高度重视负有“成人成才成群”重任的本科教育,一直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希望通过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让学生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并且最终“出落”成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一点与中学教育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高校的招生录取,从现阶段可行操作的角度,看重那些显性的、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人才培养而言,那些难于显性衡量、难以定量表达的部分,体现出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看不见却本质性”的部分,对人生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杨斌表示,清华大学更看重“成绩单覆盖不到的地方”,正是这些难以衡量却影响深远的品质才使得学生未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带领行业革命的人物。

△ 校长们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彭刚向中学校长介绍了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清华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尤其重视本科生的培养,因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体现一所大学特色的地方。

2019年起,土木大类将丰富和重构土木大类教育体系,全面实施大类培养。选择土木大类的学生,在清华本科期间将“大类进、大类出”,不再需要在大一结束前进行专业确认和分流。所有土木类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都将学习校级和大类平台课程,大三开始,学生再选择自己的主修专业方向。大类出口的毕业生必须完成一个主修专业方向和至少一个辅修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我们采用的是‘4+2’本硕贯通和‘4+5’的本博贯通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本研贯通’基础上的通专融合。”清华大学土木类首席教授张建民院士表示。此外,计算机系教授、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史元春向中学校长介绍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学科,并分析了计算科学是如何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并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生活的,从而论证了为什么计算科学是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之必然。

“之所以在校长会上特别邀请张建民院士和史元春教授作相关专业的报告,就是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直接认识专业,与高考改革的选科相结合,更早地思考自己的专业选择,从专业认知的角度将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进行有效地贯通与衔接。”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余潇潇向中学校长介绍了清华大学2018年的招生情况,并与到场校长探讨高校招生面临的新形势、新背景和新挑战。

今年11月初,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近日,清华大学更是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两者之间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此次会议期间,中学校长们还参观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读创编辑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