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玻璃探索,法国玻璃艺术百年家族首展亮相上海

读创文化广场  2018/12/12 08:58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杜翔翔

12月11日,来自法国玻璃艺术百年世家的唯一女性创作者朱丽叶·勒彼里耶的《烈火冰心·永恒的玻璃探索:朱丽叶·勒彼里耶 法国玻璃现代诗人亚洲个展》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是朱丽叶·勒彼里耶在中国内地的首展。展览在呈现35组绽放永恒炽爱光芒的作品外,还展出朱丽叶·勒彼里耶的曾祖父及叔父的各两件作品。展览将持续到明年三月。

朱丽叶·勒彼里耶的曾祖父——知名的十九世纪法国玻璃脱蜡铸造传奇巨匠佛朗索瓦·德孔西蒙,逝去的父亲艾蒂安·勒彼里耶,以及叔父安东尼·勒彼里耶,他们的作品精彩展现十九世纪至二十一世纪的法国玻璃艺术成就。

△朱丽叶·勒彼里耶

玻璃艺术“细胞”早已潜伏体内

朱丽叶·勒彼里耶诞生于一个法国玻璃艺术百年世家,她的曾祖父、父亲、叔父,皆是世界认可的国宝级玻璃艺术大师。从小,她在父亲工作室的窑炉旁玩耍、成长,并担任父亲的助手。然而,在朱丽叶·勒彼里耶年轻的生涯中,一开始却极为排斥这样光鲜亮丽的艺术世家血统,也曾用尽一切试图逃离脱蜡铸造这条艺术之路。

△艾蒂安·勒彼里耶《蓝刃》

求学时期,朱丽叶·勒彼里耶在巴黎第一大学的精英教育下,透过研究不同的艺术媒介,以此远远逃离脱蜡铸造。但她学的愈多,发现自己愈为玻璃所深深着迷。事实上,不论朱丽叶·勒彼里耶如何强调自己多么希望摆脱她头上百年玻璃艺术世界的影子,我们却庆幸如她自己说的:玻璃艺术像是细胞一样,早已经潜伏在她的体内。

△安东尼·勒彼里耶《仍然活着》

经历多年的挣扎、自问自答,朱丽叶·勒彼里耶终于决定不再犹豫,在2014年父亲过世后,她继承父亲的工作室。然而,继承之后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超越,并走出自己的创作之路。从技术到创作,朱丽叶·勒彼里耶融合了巴哈的音乐、芭蕾的舞蹈、物理的定律、情感的象征。她的感受敏锐,思考哲学,创作多元,有外科手术的精准,也有诗人心灵的感性。

△《迸发》

探索中国文化“气”的概念

朱丽叶·勒彼里耶说,她创作的是一种形式、一种动作,想去呈现流动感。她喜欢探索中国文化里的“气”的概念,某种力量、某种能量,自由流动。比如,由三个对称螺旋组合而成的《迸发》,线条流畅,造型极简,是本次展览中朱丽叶·勒彼里耶最喜欢的作品。她解释,“这像是一种演变,一种循环,它是静止的,却又这样延续下去。同时,作品造型又像是人体的‘基因’,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永续。”

△《遇见 II》

朱丽叶·勒彼里耶很喜欢这件作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色彩,可以从中看到一种色彩的渐层过渡,从透明到深沉如黑的蓝,颜色的渐近,同时暗示着时间和玻璃流动的轨迹,又像是两个人的关系,从相识到相知,从浅到深,由淡渐浓。朱丽叶·勒彼里耶说,这是目前能够代表她的最好的作品。

△《不确定原理 VII》

“不确定原理”系列作品超越形状的抽象本质,没有底座,没有上下左右之分,造型如同运动中的力量,但颜色却又在玻璃浆的流动中精准细腻呈现,就像寒冷中的波浪被冻结在时间和空间一般。朱丽叶·勒彼里耶说,她创作的是一种流动,而这个动态瞬间被结晶的玻璃所凝结。

△弗朗索瓦·德孔西蒙《向光飞行》

“海胆”系列则是朱丽叶·勒彼里耶把钉子放进海胆造型的玻璃之中烧制,让钉子融合玻璃呈现一种特殊的金属感与迷人光线,既有美学层面的展示,同时也是异材质结合的创作挑战。

△《光影渐变》

策展人、琉璃工房创始人张毅说,朱丽叶·勒彼里耶是琉璃工房历年来所邀请的最年轻的国际艺术家,但世界上没有人像她一样“生于斯,长于斯”,见识了法国玻璃艺术最辉煌的历史。对于别人,那是玻璃艺术史,是一件一件的里程,对于朱丽叶·勒彼里耶而言,是她必须摆脱的影子,是她必须跨越的障碍。然而,朱丽叶·勒彼里耶在玻璃艺术的世界里,已然展开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了一个新的声音。

△《海胆》

相关链接:法国玻璃脱蜡铸造百年世家

弗朗索瓦·德孔西蒙 1880-1971

他是法国玻璃脱蜡铸造法的先驱,他的名字,在法国等于脱蜡铸造。他的辈分紧接在亨利·克罗斯之后,然而在技法精进上,弗朗索瓦·德孔西蒙发展了无数独创的特色,尤其在“定色”有着重大突破。

△《自由式》

身为莫奈好友,弗朗索瓦·德孔西蒙深受印象派的光影及色彩影响。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思:希望能用玻璃呈现如绘画般的美感。但在那个没有电脑控温,甚至没有电炉只有煤炭窑炉的时代,别说让不同色彩之间如同绘画般过渡自然,就连块状的“定色”几乎都难如登天,因为高温下的玻璃有自己的意志,颜色会到处流窜。而他对颜色的掌控到了什么地步?

△《卡勃里奥尔 II》

一朵玫瑰花的颜色,是60%的黄金、30%的白金,以及10%的锡和其他金属氧化物。

在创作后期,他将时间几乎全部投入教堂镶嵌玻璃的制作。他出生的小镇孔谢的全部教堂,以及巴黎圣奥古斯丁大教堂的镶嵌玻璃,全由他一块一块铸造,再一块一块拼贴。在那个年代,镶嵌玻璃可以说是让光线与色彩达到最极致的一种表现,每一块色彩层次极其繁复。那是脱蜡铸造才能达到的非凡境界。

△《莫雷利亚 II》

艾蒂安·勒彼里耶 1952-2014

艾蒂安·勒彼里耶的作品喜欢创造一个空间,并表达空间的透明度,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其他的颜色在作品里面,让透明和不透明同时存在一个空间里,呈现一种完美的对比。

△《协奏 II》

安东尼·勒彼里耶 1953-

安东尼·勒彼里耶作品的精髓在于玻璃材质的哲学探讨:玻璃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它究竟是永久的,还是持续在变动的?安东尼·勒彼里耶希望透过瞬间的保存来对抗时光的流逝,将有限的、短暂的人生,用玻璃封存永恒。

△《永不止息 II》

读创编辑杜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