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耀如院士:大生态建设需要跨地域跨领域协作

原创读创大湾区  2019/01/28 12:08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承咏

日前,在深圳市龙华区举办的一次蜂巢约束系统工程应用研讨会上,著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提出,大生态建设需要跨地域跨领域协作。

卢耀如院士从事岩溶及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实践与研究迄今已有50余载。曾负责及指导官厅、新安江、三峡(石灰岩坝区)、乌江渡等百多座大、中、小型水利水电枢纽的勘测与研究工作;也为矿山、铁道、机场、码头以及城乡建设开展有关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他结合工程建设的实践,发现了岩溶发育规律,创建了工程效应理论和地质-生态环境新理论。

卢耀如院士一行参观蜂巢约束系统生产车间

研讨会之前,卢耀如院士参观了深圳市沃而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蜂巢约束系统和雨水管理系统的生产线、模具制造车间、研发中心。研讨会上,卢耀如院士在听取了研究员孔祥明的“蜂巢约束系统在生态工程应用”的报告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蜂巢约束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边坡、河道、湿地的改造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与传统混凝土结构比较,能够增加雨水渗蓄过滤功能,缓解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生态效益显著。这种材料,能够减少工程项目对砂、石、水泥材料的过分依赖,不失为生态建筑材料,有必要在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

卢耀如院士在研讨会上发言

话锋一转,卢院士指出,目前各地“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更多的是着眼于当地小环境下控制雨水排放。很多时候,城市洪涝等环境灾害的形成都是大生态环境失衡造成的。所以,生态保护工作,必须在跨城市、跨地区、跨流域的协作方面多做工作。譬如,回收水资源的跨域利用;自然灾害的监控、预警、调控数据跨地区共享;建立跨区域的快速环保协调机制等等。环保工作就是这样,不着眼于构建大的生态系统,就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

同时,大生态系统的建设,更离不开各个领域之间的协作,水系统、地质系统、气候系统,这些都是相互关联,所以,系统之间需要协作。他说,当年官厅水库作为中国第一大水库,1954年建成,1955年开始蓄水,之后,就发生坝基渗漏及塌陷,而且塌陷已达粘土心墙,再发展下去,就要危及坝体。20亿立方米的库水一旦出事,会对京津一带造成严重威胁。周恩来总理对此极为重视,责令由地质部、水利部及电力部地勘人员组成研究队,解决问题。这样一个任务,单独靠哪一个部门都无法完成,必须协作。当时,卢耀如作为地质部门的技术人员,常常要向水利部或者电力部门党组汇报工作。卢院士说,现在,研究辅助设备更先进了,工程材料比如蜂巢约束系统更环保耐用,但是协同建设大生态格局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读创编辑袁承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