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骚扰电话防不胜防 背后有哪些猫腻?

原创读创财经  2019/04/23 21:35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玉函

如今骚扰电话、垃圾信息越来越猖獗,其中总有一款是向市民推销贷款的。他们顶着各种贷款公司、甚至银行信贷部门的名头,通过电话或者短信,将贷款业务拓展至几乎每台手机上,令市民不堪其扰。这些贷款骚扰电话的背后有哪些猫腻?跟银行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贷款中介大行其道

张女士自从贷款买房之后,日常生活略显拮据,不过她的资金需求也很快被一些陌生人获悉。“你好,我们是做信用贷款的,最近需要贷款吗?”张女士近日接到的贷款骚扰电话越来越频繁,对方称可以从银行渠道获取低息贷款,更有甚者打着某银行“信贷经理”的名号,让张女士放下防备心理。

除了张女士这种有迫切贷款需求的“目标客户”外,绝大部分的贷款电话被市民“一挂了之”,而且对其生活是一定程度的骚扰。“这些贷款骚扰电话的背后多数是贷款中介,他们中一部分公司是与银行层面有业务合作,在取得银行贷款审批授权后,便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大肆拓客。”深圳一位银行业监管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有部分电销人员打着银行“信贷经理”的名号,但基本不可信,顶多是有银行信贷渠道的贷款中介人员。

记者近日以“贷款”为由与深圳地区一位贷款中介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起初对方介绍自己为某银行高级融资经理,所在公司为某银行贷款审批中心。经过再三追问,对方最终承认是与某银行有业务合作的贷款中介,不过他保证能够帮助记者从某银行拿到利息更低、额度更高的贷款。

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来到贷款中介公司所在地,门口醒目的“某银行贷款审批中心”,公司内部卡位坐满了工作人员,显得异常忙碌。墙面上还挂有深圳多家银行的标牌。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某银行,公司还与很多银行又合作,根据各家银行贷款政策、产品类目等与客户资质、需求进行匹配。

其实在深圳,这样的贷款中介公司由来已久,也不在少数,“多集中在福田中心、车公庙等地,除了部分与银行有正规协议的合法合规的贷款中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于灰色地带的非正规贷款中介,风险更大。”上述银行业监管人士还向记者透露,贷款骚扰电话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小贷、P2P等机构,其中小贷公司是正规持牌信贷机构,他们有自己的资金渠道,可以不通过银行帮助获取贷款,当然利息也比银行贷款高很多。如果要追根溯源,部分P2P网贷公司之前就是贷款中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将业务拓展至线上,而且能够通过线上渠道获取资金,再通过各种渠道放贷,其中难免有违规的地方。

多渠道获取目标客户

这些贷款中介等是如何获客的呢?记者了解到,与很多线下销售类似,贷款获客最普遍的方式电话、短信营销,这也是为何市民会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不过这种营销方式也有不同的层面。

首先是大面积撒网,比以往人工拨打电话升级的是,现在的情况下,大部分推销电话是在电脑软件操控或者通过自动拨号机自动拨号的。比如,先输入“189****1353”,相关机器会以“189****1354”、“189****1355”的顺序依次往下拨,不断的从中筛选出有效电话,中介工作人员只需在旁边等候。一天会拨出成千甚至上万的骚扰电话,这样大海捞针的结果是,每天能获取几个有效的“目标客户”信息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个层面是通过一定的渠道搜罗到目标群体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小区等。比如,市民在买房时填写的个人信息,部分地产中介会积累不少这样的客户信息;考取驾照时也要给驾校留下部分信息;还有买车等场景。“这其中的个人信息泄露不一定是公司行为,也就是说不一定是房产中介、驾校、车辆销售商等卖给贷款中介的,更有可能是这些公司的销售人员与贷款中介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互通,是个人行为,毕竟很多销售人员是跨行业、共享资源的。”深圳地区一位信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张女士的个人信息就很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泄露给贷款中介的。

更有甚者,是最为精准的有贷款需求的群体,比如银行客户经理与贷款中介之间的互通有无。“去年我曾在甚至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处咨询过,表达了贷款需求,当时并没有定下来。几天后,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某股份制银行信批人员,客户经理告诉了他我的贷款需求。”市民赵女士向记者透露,不过,最后发现他只是贷款中介。此外,也有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自己在办理某家银行信用卡之后,也频繁接到贷款电话,或者收到更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审批短信。

“对于个人信息泄露,市民防不胜防。其实在银行层面,客户信息在进入A部门之后,很难再进入B部门,这是严重违规的。不过有些银行比较特殊,同时拥有多种牌照,比如客户经理同时可以办理保险、银行信用卡、信用贷甚至小额贷款,但需经过客户同意。” 上述银行业监管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也是监管层对银行走访、业务核查的重点合规内容之一,尤其是同时拥有银行、保险、证券、小额贷款等牌照的集团公司。不过仍然有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通过某家公司买了保险之后,频繁受到其兄弟公司的贷款推销电话、短信等骚扰。”上述银行业监管人士向记者透露,整体来看,这种个人信息泄露多是员工私人行为,多发生在不是很规范的行业。

为何不直接去银行贷款?

贷款中介大行其道,当然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生存土壤。尽管目前银行贷款信息繁多,宣传也不遗余力,但是能够真正从银行获取贷款的个人客户少之又少。

银行针对个人的消费贷款,主要服务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以及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员工,批量放贷为主。银行并不乐意给资质一般的个人提供贷款服务,投入产出并不成正比.

“尽管银行有很多网点,但是网点做信贷的客户经理一般只有两三个,经历非常有限,除非是资产雄厚的大客户,一般有贷款需求的客户无暇顾及。除了与银行业务合作的贷款中介,这些客户经理也会积累自己的渠道人员,通过这些中介给银行与客户之间牵线搭桥,然后再批量处理客户信息,省时、省力、省事。”深圳一家大行网店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贷款中介会从中收取至少3%的手续费,如果客户信用有瑕疵,将收取更高的服务费。当然他们也有不少话术、套路,诱导客户上钩,比如低息、高效等,待客户提交资料后再想其他招数。

实际上,贷款中介发展至今,已经不单纯是中介平台,深圳有不少助贷机构,已经不仅仅是帮助银行拓客,而且在风控、审批方面帮银行把握客户。“助贷机构的地位要比贷款中介高一些,也更有话语权,他们甚至可以获取银行大额授信,在通过自己的平台放贷给有需求的客户。”上述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读创编辑张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