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古学堂再闻书声琅琅

原创读创深圳  2019/04/24 10:14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潘咏 刘育銮 通讯员 刘锦城/图

4月23日上午,一本本书缓缓展开,标志着92年历史的“明新学馆”以崭新的文化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大万明新学馆”成为坪山城市书房系列的又一个“新成员”。

大万人的文化记忆

历经92年风雨的明新学馆,是一代代坪山大万人的文化记忆。

▲92年历史的“大万明新学馆”以崭新的文化形象亮相,成为坪山城市书房系列的又一个“新成员”。

2500多年前,曾子,这位曾在中华民族思想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思想家,其后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迁徙,最终有一支来到深圳坪山。246年前,有一位名叫传周的曾氏子孙带领着家人,建造属于自己的家园——大万世居。

坪山城市书房·大万明新学馆(原名“明新学校”),建成于1927年,现在位于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大万居民小组万安东街1号,这座并不起眼的中西式二层楼房,却是坪山大万人曾经的精神家园,曾经崇智重教的启蒙地,曾经走出过30多名教师的“教师之乡”。

今年76岁的大万村居民曾露松老先生就是从“教师之乡”走出来的老教师。曾老先生回忆,“我1952年就读明新学校,当时的坪山,方圆一带只有路途较为遥远的坪山小学,为了让子孙后代都有书读,大万人决心在自家门口建一所大万人的学校。”

▲坪山城市书房·大万明新学馆设有综合阅读区、文创体验区、特色书籍典藏区、客家文化展示区。

“学校开办之初,只有两门课程:识字、计算。当时的学费很贵,学生缴交学费是一个学期100斤谷。”当年的明新学校,1927年正式开学,总面积约10亩,是一幢中西式的二层楼房,开办之初,属于大万私塾,大部分学生来自大万村和附近村落,如黄沙坑、牛角龙、洋母帐等村及大万村民。

受战争影响,明新学校也一度停办,1944年复办。1952年由“私转公”,成为公立学校,改名为大万小学,于1982年7月撤销,并入坪山小学,即现在的坪山中心小学。

注入活力焕发生机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伴随着星辉实验学校12名学生代表慷慨激昂的经典诗文朗诵,此次以“童心同音、重传承、启新风”为主题的大万明新学馆开幕活动正式拉开。在随后的书籍捐赠环节,社区居民将与当地历史及客家文化相关的书籍捐赠至大万明新学馆,供读者阅览、品读,希望能带动周边群众尤其是小朋友,热爱读书,传承客家文化,让往日的学堂再现当年浓厚的学习氛围。

▲坪山城市书房·大万明新学馆集综合阅读文化休闲、客家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文化空间。

老学堂焕新颜,这座老学堂被赋予新功能和新使命,打造成高品质的“坪山城市书房”,书房设有综合阅读区、文创体验区、特色书籍典藏区、客家文化展示区等,集综合阅读、文化休闲、客家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文化空间。

坪山成立行政区后,区委区政府对文化发展高度重视,出台《坪山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探索推广“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产业”模式。结合“坪山城市书房”品牌创建行动,选取一批位置适宜、条件成熟的文物建筑,通过修缮加固恢复使用功能,再注入图书阅览、文化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打造成为独具历史内涵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读创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