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七大特色教育成果,福田区这所小学真牛

原创读创深圳  2019/05/17 10:43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通讯员 胡梅

一群有情怀、有想法、有干劲的教师团队,在上沙小学创造出7大特色教育成果:原创学生文明礼仪操、原创“那时系列”上沙民俗校本课程、丰富个性化学生社团、借助大数据提升教学质量、开展三沙联盟校际活动、开创幸福教育课程、开办3D打印建模课程。上善若水,沙溢成金,上沙小学全体师生用青春、心血与汗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和热情的干劲在德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即将到来的20周年校庆隆重献礼。

▲上沙小学教师团队有情怀、有想法、有干劲。

如何“以德育人”?上沙小学创编了一套从歌词的撰写、动作的创编、音乐的创作都保持原创的学生文明礼仪操。原创的学生文明礼仪操既有体操的动感也有舞蹈的美感,从词到曲到动作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内涵,既彰显上沙小学全体学生文明礼仪形象,又展示上沙学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该项目现已成功通过福田区“城中村”品牌学校特色项目评审。通过文明礼仪操的学习,上沙学子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在逐步改变,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如今,文明礼仪操已成为上沙小学文化、德育、体育的新坐标,朗朗上口、乐曲明快、动作优美的文明礼仪操已经进入了学校的阳光体育、班会课、四点半活动之中,深深地扎根在全体师生的脑海里,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上沙小学校长曾广政介绍,考虑到上沙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感受到来深建设者把孩子带来深圳上学的拳拳爱子心,上沙小学大胆探索挖掘上沙村本土文化资源,将历史引进课堂,将文化引向课外,原创了“那时系列”上沙民俗校本课程。那时系列民俗校本课程发端于深圳本土,它的系列化设计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它选择的内容、任务设计能体现故事表达、生活视野,和孩子的现实生活相关联,有利于激发创意。它把中华文化的发源埋在课程里,讲历史也是在讲文化,让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到深圳的文化脉络。同时,本课程虽是从上沙的历史出发,但实际上反映了深圳与整个时代的特色,在讲述本土历史的基础上可以引申广阔的历史背景,学生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在采访中,曾广政介绍,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过无数次大迁徙,上沙村民从原居住地的农村向海洋迁徙的规模与气度恢宏又荡气回肠,那种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情怀,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尤其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励志作用。

曾广政表示:“学校教育的作用是什么?让孩子离开学校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健康的人格,是对母校深深的眷念,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之情。培育孩子们感恩母校,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让孩子成材获得知识的同时,培育孩子健康人格,这是上沙小学育人的初衷。‘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是上沙小学办学理念,上沙小学努力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去体验、去收获、去探索。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着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尽快融入大都市的现代化生活当中。‘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上沙小学的校训,为此,上沙小学开设了包括合唱队、管乐队、剪纸、书画、跆拳道、乒乓球等42个社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和之以礼  悦之以仪
文明礼仪操展示学生礼仪风范

悠扬的音乐响起来,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小学生用简明易懂的手势、轻快欢畅的舞步、悦耳动听的文明礼仪歌,汇成了一曲文明礼仪操,这是上沙小学的阳光体育、班会课、四点半活动中特有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们希望能在孩子心中播下文明礼仪的种子。”谈及创编文明礼仪操的初衷,副校长杨明谈到,最开始只是为了解决下雨的时候阳光体育活动不能在操场进行的问题,在创作过程中经过研究、思考、论证、教学,最后凝成了文明礼仪操这一宝贵的文化结晶。这套文明礼仪操的歌词、音乐及动作由上沙小学杨明副校长、胡梅老师、刘丹阳老师在结合上沙小学学生的实际和文明礼仪操的大背景下反复揣摩后而创作。文明礼仪操的音乐融合古典、民族、进行曲等多种曲风,动作与歌词充分结合,既有舞蹈的美感,又有体操的节奏和韵律感。在词、曲、动作创作完成后,由本校学生进行录音合成曲目,并拍摄了文明礼仪操的教学视频和宣传片。

▲上沙小学副校长杨明:“我们有责任用更好的方法将文明礼仪的花朵根植于孩子的内心。”

为了更好地推进文明礼仪操的教学,上沙小学专门成立了由行政主任、舞蹈老师、体育老师、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指导团队,每天进行至少一小时的指导教学,还专门举行了一系列如展演、比赛等考核活动,营造出一种人人讲礼仪、处处讲礼仪的校园新风尚,充分培养了学生文明意识,激发了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讲礼仪的良好素养。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如今,在上沙小学校园的角落、楼道的尽头,常常有孩子们三三两两汇聚起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文明礼仪操训练,在大家的心中,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套体操,更是孩子文明校园生活中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孩子们更有礼貌了。”“孩子回家会帮着做家务了。”“孩子成绩提高了。”采访中,学生家长和上沙社区居民们对上沙小学的变化赞不绝口,多位老师也对记者说:“小学阶段作为孩子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文明礼仪操的教学和普及为孩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德育处主任王丽丽说:“学生通过做文明礼仪操,身体素质更强了,语言、行为更加文明了,可以说文明礼仪操已经成为上沙小学的一张最具特色的名片。”

让历史走进课堂
让文化走向课外

历经两年打磨,上沙小学教师团队原创的“那时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已基本完成课程纲要、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编写,推向课堂后深受孩子们喜爱。

这套由上沙小学教师团队原创的校本课程,凝结了曾广政校长、刘青副校长及胡梅老师等原创核心团队的智慧与才干,其学生用书历时一年多完成,共计篇幅120多章,内容分四部分,初步设定二、三、四、五年级实施教学。这套校本课程以福田区上沙村历史为依托,以连环画形式为载体,传承文化精神、塑造健康人格。“那时系列”课程在历史的车轮中汲取珍贵的养料,让学生回归质朴,在忙碌的信息化社会仍有一片童年乐土;让学生拥有科技的便捷,也不忘历史的厚重。

▲上沙小学校长曾广政表示,让孩子离开学校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人格。

这套校本课程的第一部分是“那时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学会、创新父辈时期的简单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第二部分是“那时劳动”,介绍上沙传统的劳作方式,让学生忆苦思甜,传承先辈的开拓精神;第三部分是“那时生活”,介绍上沙传统的民风民俗,以及当地人文习俗的演变和变迁,让学生重温历史,传承文明;第四部分是“那时上沙”,主要介绍上沙历史文化发展,引导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关注,溯本求源,感悟上沙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历史责任感;在整体课程中还将引导学生依托教材,拓展学习,以上沙历史为支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生用书的绘画部分由广州技术师范大学美术理论指导教师蔡鸿锐义务绘制,文字部分由上沙小学语文教师胡梅、罗惠丹、曾彬执笔编写。蔡鸿锐教授经过了半年的釆访、取证、考量、绘制,对上沙村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已经逐渐消失的民俗活动进行了细致考察,才完成这一套上沙村简史长卷,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略到人物的神韵和画面的故事性,他的修改稿件已堆积如山。

这套教材不仅反映了上沙的历史、民俗,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大部分地区的民俗风情,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全面的民俗风情系列,填补了民俗学历史图卷的空白,不仅是一部好教材,更是一套高水准的美术系列作品。目前,上沙小学的全体语文老师围绕教材解读、教学目标等内容,已经完成了这套校本课程的教师用书编写,为后续推行实施这套课程铺就了丰富而实在的坚实道路。

个性化社团展示学生才华

合唱队、管乐队、剪纸、十字绣、书画、跆拳道、乒乓球、篮球……上沙小学有42个社团。这些社团,是孩子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园地。

这些社团,为充分体现上沙小学“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而创建,旨在搭建平台创造各种机会,多方位、多角度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展示的机会,面向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经受锻炼,提高能力和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由此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个性化社团开设后,荣誉纷至沓来:管乐团在深圳市管乐节比赛中获得银奖,国际跳棋队在福田区中小学国际跳棋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二胡、琵琶在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大赛中分别获得金、银奖,孩子们自信心更足了。

借助大数据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搞清楚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优缺点来调整教学,目前,上沙小学在语文、英语等基础课教学中尝试引入大数据,用数据来记录学生学习能力并调整教学的同时,实行个性化教育,培育孩子自信心,助力孩子受益终生。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发挥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的引领作用,把他们作为小老师分派到各个学习小组去带动其他学得慢学得差的学生,演示或解释,并在小组计分上突出先进生的引领作用和对后进生积极参与的鼓励作用。

▲上沙小学刘青副校长上专家引领课

实行个性化教育,上沙小学还为有特长的学生搭建平台,分层推进、分步发展,先后组建科技素养类、文体艺术类、语言表演心理类等42个社团,多方位多角度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自我发展。

组建“三沙”校际联盟
提升老师教研能力

上沙小学积极利用地域优势与区域学校建立联盟,组建以上沙小学、下沙小学、新沙小学三所学校的校际联盟教研平台,并以此为契机组织教师到“新品牌联盟区级展示课”上评比、交流,学校之间的不断交流,提高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更提升了学校老师的教研能力。

每个学期,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会结合自己的科组特色或课题上一节研修课,并进行同级组备课、磨课,同科组成员听课、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每周的例牌“行政推门课”,关注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成长,提出建议,让教师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依托新品牌创建联盟学校校际展示活动,学校每个科组推选一名老师上课,全科组帮其备课、磨课,同时邀请专家进行评课,在大型的活动中得到历练;选送优秀的老师参加区级比赛,在比赛中收获更多的勇气和自信,提高专业素养;通过专家引领课,让副高老师上出自己的特色,让年青老师在听课中成长;通过课题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

目前,上沙小学拿到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四个区级课题、十个校级课题的项目,学术氛围浓厚,教师争当教学领头人,促进教师队伍的培育和成长。

幸福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上沙小学的老师都会上一堂幸福体验课,上沙的孩子都会对自己说:“我可以!”

上沙小学的孩子在诚信待人、合作精神、自信心、同情力、意志力、鉴赏力等方面表现突出。这得益于上沙小学持之以恒的幸福教育课程。从音乐、美术,到语文、数学;从信息技术、打字,到体育、英语;上沙小学的幸福课程已经实行学科全覆盖。上沙小学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及城中村孩子生活特点,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韧不拔的毅力、学会合作的态度、诚信朴实的做人风格等作为幸福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内容围绕小学生的幸福成长力,如自信力、合作力、领导力、鉴赏力、表达力、创造力、跨文化理解力、批判力、意志力、运动力、同情力等开展。

自2017年9月开始,学校邀请了深圳大学知名教授高天明博士后来校就幸福体验教育课程进行全校教师培训。这种专家定点跟踪培训已经持续开展了两年多,培训时间安排在每周一的下午四点后进行,内容围绕幸福增值教学设计、幸福体验课程开发、幸福课堂品质提升三个方面开展。

3D打印建模
培养孩子空间思维能力

双人床、杯子……等家用物品,纷纷被孩子们在电脑上运用3D打印软件创作了出来。如此有意思的课程,孩子们快乐地笑了。

“二、三年级的孩子都能够自主设计并制作完成1-2件创新作品。”上沙小学余龙九老师介绍,这门3D打印建模的课程是专门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而引进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及实践能力。

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3D打印的历史、3D打印软件的应用,而且能学习如何使用草图绘制与草图编辑,更难能可贵的是,让学生的脑海里有一个从2D向3D转换的初步认识,培养孩子们的立体思维。

在孩子们掌握基本技能之后,课程会给孩子们留下简单作业,让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所学各项命令,来绘制一个双人床或一个电脑显示屏幕,并使用3D打印机制作创新作品。自主设计并制作完成3D创新作品,不仅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还培养了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读创编辑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