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小伙30秒呼吸1次,医生提醒,这种病青少年高发

原创读创深圳  2019/06/24 18:23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文灿/文 钟华登/图 通讯员 郑天心

呼吸是每个人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要呼吸16-20次,而家住深圳光明区的小龙(化名),有着不能“好好呼吸”的烦恼,28岁的小龙30秒呼吸1次,且鼾声如雷。到底是怎么回事?近日,小龙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中山七院就诊,多学科会诊后,医院为他进行鼻咽部腺体切除手术,这才解决了困扰小龙4年之久的“呼吸烦恼”。

平时只能张嘴呼吸,听力也下降了

小龙在10年前发现患有甲亢,一直用药物控制。但是小龙用药不规律,想起了才吃点药,甲亢一直没有好转。后来,发展到明显的凸眼症,眼皮都无法包住眼球。小龙的角膜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出现了炎症。雪上加霜的是,4年前,他发现自己的鼻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根本没办法呼吸,平时只能张着嘴呼吸,而且听力也下降了,好像有水在耳朵里一样。家人反映,小龙平时睡觉呼噜声非常响,有时候隔着房门都能听到。

小龙曾到多家医院检查,检查发现他有鼻咽部肿物,肿物挤压了咽鼓管口,必须要手术切除鼻咽部的肿物。同时,小龙还患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加上鼻咽部肿物、扁桃体肥大使得小龙的上呼吸道堵塞,引发严重的鼾症。有好几次,小龙都被推进了手术室准备手术,但是由于他患有严重的甲亢,心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手术及麻醉风险较大,几次又被推回病房。

“难道就没有医院愿意做了吗?”陪小龙就诊的父亲几乎绝望。524日,小龙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入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耳鼻喉科组织了内分泌科、麻醉科、心内科、眼科进行多学科讨论,认为经过药物综合治疗并做好手术前准备,风险可控,可择期手术。

63日,在麻醉医师的密切配合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樊韵平教授主刀为小龙做了手术。经过两个多小时,医生们通过鼻内镜切除了鼻咽部肿物以及肿大的双侧扁桃体,同时通过耳内镜在双耳鼓膜放置了通气引流管。手术很成功,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等风险。小龙术后恢复很好,打鼾的症状基本消失,听力也恢复了。出院后,小龙还需要一段时间休养,并继续用药控制甲亢。

这种病青少年高发,早治疗是关键

原来堵住小龙咽鼓管的肿物叫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4-6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以后逐渐萎缩。

随年龄增长到18岁,存有未正常退化萎缩的增大腺样体称之为腺样体残留。患者常伴有咽喉炎、鼻窦炎、鼻炎、鼾症等鼻气管疾病。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小龙)可以在30秒的时间气息全无,接着、挣扎呜咽,发出一阵青蛙叫一样的呼吸声,突然大喘一口,再进入下一个无呼吸循环。严重的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回忆起小龙的情况,樊韵平教授也很感叹。

小龙就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堵住咽鼓管导致了一系列症状。无独有偶,5岁的小志(化名)睡觉呼噜打得震天响,开始家人并不在意,还以为是遗传,可是后来发现小志常常把脸憋的通红,可把家人吓坏了。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已经堵塞了大部分后鼻孔和咽鼓管,再不做手术,就会引起很多问题,孩子也可能会呈现“腺样体面容”。孩子长期打鼾,用嘴呼吸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否则形成腺样体面容后就很难改变,将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关链接:腺样体肥大的表现是什么呢?

1、长时间睡觉打鼾,用嘴呼吸

孩子出现腺样体肥大后,睡觉时呼吸会变重,嘴巴也会越张越大,很多妈妈还以为孩子是感冒导致的,不容易引起重视,后来呼吸越来越重,打鼾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有时还会出现憋气的现象,说明症状已经特别严重了,如果持续了一段时间,就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可不能单纯地消炎了。

2、经常用手掏鼻孔,还以为是孩子的臭毛病

孩子有腺样体肥大症状,就很容易用手掏鼻孔,这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增生导致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腔的分泌物就会增多,孩子经常会感到鼻腔不舒服,也会用小手抠来抠去,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经常这样,也要引起重视,可能不是孩子的臭毛病。

3、白天静止状态,呼吸有呼噜声

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严重的情况下,白天在静止的状态,也会出现呼吸重的现象,还伴有轻微的呼噜声,家长在旁边的时候,也能听到。

4、睡觉不安稳,总是出汗

孩子晚上睡觉打呼噜并不见得是睡得香,孩子张嘴呼吸,打鼾甚至是出现憋气,都会影响优质睡眠,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磨牙、盗汗的现象,一个晚上不停地翻身,这都是呼吸困难的症状,孩子早上起床也非常没有精神,长期下去,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小孩儿出现腺样体肥大要手术吗?

如果没有扁桃体肥大,只有腺样体肥大,并伴有鼻病,此种情况多属于鼻病炎症引起的腺样体肥大,当治疗鼻病为主,鼻病好转后,腺样体肥大容易显著减轻,因此可以考虑保守疗法为主而不是手术优先。

药物治疗时间,炎症自然转归,顺利情况下也需要2周时间,因此,药物治疗应该10-15天一个疗程。当然,如果患儿能够配合,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条件允许,每天用吸引器吸除鼻腔内分泌物,效果会更好。

若是腺样体肥大引起了非化脓性中耳炎,那就要考虑切除了,这样可以尽快解除对咽鼓管咽口的压迫与阻塞,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有利,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听力。对于鼻咽阻塞症状严重,经一般治疗效果不佳,并有听力障碍者,应尽早行咽扁桃体切除术。

读创编辑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