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IPO募资大降逾三成 可转债募资超去年全年

原创读创财经  2019/06/29 09:43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尽管今年上半年A股迎来大幅反弹,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规模却出现下降。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股权融资规模6087.7亿元,同比下降14.2%。其中,IPO和增发募资均同比下降,而可转债则异军突起,半年募资已超过去年全年。

IPO募资下降逾三成

根据WIND统计,上半年IPO融资规模603.3亿元,同比下降34.5%。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66家新股上市,平均每家募资9.1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单家募资13.3亿元明显下降。

从行业来看,科技、传媒和通信,材料和工业企业并列A股新股发行数量第一。城商和农商行上市步伐提速,上半年共有4家上市,其中3家进入前十大IPO。

数据显示,宝丰能源、海油发展、青农商行、青岛港、西安银行位居募资规模前五名募资金额分别为81.55亿元、38.05亿元、22亿元、20.95亿元、20.8亿元。

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认为,“新股募资的减少与科创板要推出有关,此外今年缺少去年上半年的大型募资。”

安永最新报告称,展望下半年,科创板的推出和注册制的试行,将带来一定IPO的流量,推动下半年A股IPO市场活跃。

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监管层对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政策有所松绑,但目前来看其效果仍未明显体现。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增发规模2955.1亿元,同比下降19.7%。

最近几年增发市场持续疲弱。2015年至2017年,定增市场的规模分别是12253亿、16918亿以及12705亿,2018年则急跌至7523亿元。

增发规模的下降也与前几年监管政策的一再收紧不无关系:一是再融资新规;二是减持新规。

“两项新规的影响在于,一方面使得定增折价率明显下降,机构参与定增的意愿减弱,”上述券商投行高管对记者表示,“另一方面由于定增解禁后一年最多减持50%,导致定增退出难度加大,希望监管层能尽快改变定增的定价机制和减持规则。”

可转债募资突破1500亿元

上半年可转债发行大幅提速。数据显示,今年可转债发行数量达到58只,融资规模约1540亿元,同比大增1.4倍,已超去年全年1071亿元的募资规模。

具体到公司来看,发行规模超10亿元的公司有23家。其中,募资过百亿元的三家公司均为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江苏银行分别募资400亿元、260亿元和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民企可转债发行数量明显上升,已发行可转债的民企数量达到54家,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合计募资金额达379亿元。

从融资用途上看,大多公司表示用于发展主业或者补充流动资金。如百达精工募集的2.8亿元资金用于年产1亿件高效节能压缩机新材料核心零部件项目,博威合金募集12亿元用于年产5万吨特殊合金带材项目。

除了用于主业发展,还有公司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如新天药业可转债募资金17730万元,其中5317.61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美联新材募集的2.5亿元中,拟将74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除了可转债,可交换债上半年募资580.5亿元,同比增加12.6%。总体来看,在增发规模下降的背景下,可转债等模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可转债集股权和债权融资于一体,具有融资和避险的双重功能。相对于增发和配股来说,可转债发行流程较短,融资更为便利,因此很多公司选择发行可转债。

读创编辑陈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