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筛查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第四届珠江国际胃肠肿瘤学术会议召开

原创读创健康  2019/12/11 16:14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通讯员 江清浩 周恬辰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近日,在第四届珠江国际胃肠肿瘤学术会议上,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国内的顶级胃肠肿瘤专家和基础医学科学家,对胃癌的基础研究、早期筛查、内镜治疗、外科治疗、放化疗、精准治疗以及加速康复外科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专家们呼吁全社会重视胃癌早期筛查,提高我国胃癌患者早诊率,从而提升胃癌患者的预期生存。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 95% 以上

据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一直致力在国内推广胃癌标准 D2 根治术,推行胃癌的综合治疗,使得进展期胃癌术后 5 年总体生存率达 61.4%。对于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是关键。胃癌患者出现腹膜转移(晚期胃癌的一种),生存时间一般只有6-9个月。“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预期是不乐观的,我们更希望患者在胃癌早期就得到诊断和治疗。”何裕隆教授说。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 95% 以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早期胃癌还可以通过胃镜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减少了因传统外科手术导致的创伤和痛苦。对于癌症的预防、早期筛查,专家们都认为非常重要。

来自日本癌研有明医院的Takeshi Sano教授报告指出,日本人口为约1.27亿,每年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50%70%

“国内重治疗,轻预防。”与会专家指出,大气、水污染的治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早期筛查,做起来都是很费力又短期见不到成效的,但这是一笔绝对高收益的“投资”。国内知名胃癌专家一致呼吁,政府和百姓都要重视癌症的预防和早期筛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全社会动员起来。

胃癌精准化治疗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胃癌是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即使是相同分期的肿瘤,通过相同的治疗,预后也会有很大差别。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我们从分子水平重新认识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精准治疗也越来越受重视。专家表示,未来胃肠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需要在分子分型、术前精准评估、靶向治疗上有所突破。

秦新裕教授表示,多学科诊疗(MDT)也是胃癌精准治疗的关键。目前,多学科诊疗是国际公认的主流肿瘤治疗模式,胃癌的治疗已经从单一的手术治疗进入到以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的全新模式,成为晚期胃癌诊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AI)在肿瘤诊治上也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传统成像技术难以实现早期微小肿瘤成像,而人工智能结合影像和临床大数据,有可能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准定位。

专家提醒:

有可疑胃癌症状的年轻人,以及年龄≥40 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的人,都建议定期做胃癌筛查(包括胃镜检查和血清学筛查)。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如辽宁、福建、甘肃、山东、江苏、广东潮汕等地区;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消化道肿瘤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读创编辑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