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健康 2020/02/07 22:26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郑健阳/文 李博/图 通讯员 江清浩 杨思聪
“手术该做还得做,不做眼瞎了!”——这是中山七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樊韵平医生在个人头条号发的一条信息……原来,一名左侧鼻窦炎患者,6天前左眼视力逐渐下降,2月3日下午来到中山七院时,左眼已经一片漆黑,只能隐约感觉到一点“光影”。“再不手术,可能很快就要瞎了!”樊韵平主任说。
耳鼻咽喉科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科室。由于一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的人没有症状,所以做耳鼻咽喉科手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整个手术室的污染,威胁医护团队和其他手术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全国上下都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患者走了好几家医院,都被告知防疫形势下不做手术。
“医院和医生还是要有胆量!”樊韵平说,“患者的慢性鼻窦炎一直没治疗,已经产生脓肿,导致眼眶内出现感染,压迫了视神经血管,如果视神经坏死了,恐怕再也挽回不了,这个险值得冒。”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在手术前,医院为患者做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喜的是,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不需要额外的防护。
核酸结果出来后,耳鼻喉科孙悦奇医生连夜为患者进行了内窥镜手术,开放了左侧全组鼻窦,进行左侧眶内脓肿引流。手术过程很顺利,术中脓肿引流多达10毫升。手术做完已是凌晨2点半。
第二天,患者的红肿消退了,发热的症状也消失了,视力已经恢复到0.05。“之前几乎什么都能看见,现在能在5米外看到视力表了,这是很大的进步,后续视力有很大希望恢复七八成。”樊韵平说。
无独有偶!2月2日,中山七院急诊收治了一名70岁急性胸痛的患者,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由于特殊时期,患者在术前必须做胸片和核酸筛查。拍摄胸片发现患者右肺有结节影,需要按照疑似病例处理。
如果要等确切的核酸筛查结果,需要5小时,可是这是急性心梗!急诊手术刻不容缓。急性心梗的病人,从入院到血管开通,必须在90分钟之内完成。在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患者的是否有感染。
若即刻手术——有血液暴露的风险。一旦该患者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护人员将面临自身感染的风险。
若暂缓手术——病人危险。
怎么办?
做好防护,上!
在等待核酸筛查结果的同时,心血管中心杨文聪及杨思聪医生穿上隔离衣、铅衣、防护服、手术衣,总重量近30斤,在DSA室的护师及放射技师的配合下,急诊行冠脉造影提示患者右冠次全闭塞,并顺利在右冠植入一枚支架。
手术完成后,患者情况很快得到改善。
当两位医生脱下四层衣服时,他们已经全身湿透了,也觉得呼吸瞬间通畅了。
手术后不久,核酸结果也出来了,阴性,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要沉着应对,科学防控。”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教授说。中山七院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响应迅速。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后,医院就立即取消急诊、ICU、感染内科、呼吸内科、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员的春节休假,严阵以待;并决定在远离正常诊疗区搭建临时发热门诊和留观区,2月23日就正式投入使用。拥有100张病床的临时留观病区也即将建成,届时将承接光明片区疑似病例留观任务,为光明区老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目前,医院除发热门诊、健康体检、口腔科、耳鼻喉科外,大部分诊疗业务已正常开展,普通轻症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咨询。专家呼吁大家,理性看待网上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口罩、带纸巾,一起渡过这个难关。
读创编辑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