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七院党员踊跃报名冲在一线,成抗疫战场上靓丽的旗帜

原创读创健康  2020/02/07 22:58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郑健阳 通讯员 江清浩 郑天心

自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在党委领导下,快速响应、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各项防控工作忙而有序。党员同志们踊跃报名冲在一线,成为了抗疫战场上靓丽的旗帜。

▲4位支援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白衣战士”从左到右:丘文波、钟小春、冯强、许业钦

挺身在前,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冲。”拥有10余年党龄的主管护师丘文波说。21日,他和许业钦(党员)、钟小春、冯强一起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疗支援队驰援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全市所有确诊患者都在这里收治。此次支援是在抗击疫情最危险的战场——重症监护室。

丘文波是来自中山七院血透中心的主管护师,在血液透析净化方面是一个能手,而且还有过ICU工作经验,是一个踏实干事的人。丘文波20岁便入党了。“身为党员,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冲在前面,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他希望这次支援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来自儿科重症监护室的许业钦今年党龄也已满10年。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的妻子也是中山七院的护士,同为医护工作者,她非常支持自己的丈夫,她说:“不用担心,后方有我在。”

身高185cm的许业钦非常热心肠,宽阔的肩膀似乎永远能够承担比别人更重的担子。他是中山七院“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队员,医院筹建期还当过员工宿舍楼的“楼长”,医院“移动医院”在外演练时,搭帐篷、搬物资这些苦活、重活他都抢着干,员工住宿有什么问题他也积极联系解决。这次疫情来临,他也是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医院春节期间的防控工作,年二十九那天,人手紧缺,一直在医院发热门诊值守了24个小时。“作为一名党员,我感到责任在肩、重担在肩,这个时候需要党员挺身而出。” 这次奔赴一线,他又被推选为队长。

在两位党员同志的感染下,同行的队员冯强当晚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就萌生了入党的想法。这次疫情,我看到了党员们冲锋在前,挺身而出,我希望和他们一样。所以,在这样特殊的环境写下申请书,我觉得很有意义。”

除了支援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七院还承接着光明片区的发热门诊任务。从122日开始,中山七院就启动了临时发热门诊的建设,1月23日投入使用。在召集第一批发热门诊轮班人员中,来自各党支部的24名党员同志冲在一线,踊跃报名成为第一批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当时,深圳刚刚吹响抗击疫情的战斗号角,很多情况存在着不确定性,发热门诊流程也是在边运作边完善。由“移动医院”帐篷搭建的门诊工作区看起来有些简陋,大年初一晚上深圳又出现了降温降雨,大家在寒风中仅穿着薄薄的内穿衣和防护服,感觉格外的寒冷。党员同志们冲锋在前,主动承担夜班值守。他们从除夕开始一直工作到26日,然后由第二批医疗队的接替。

每天早上7点,值班的医护人员统一来到发热门诊医护通道,准备接替夜班的同事。从医护通道进入移动医院,左转前往物资领用区领用当天上午的医用防护用具,然后清洁双手,在清洁区戴上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换防护服、套好鞋套、进行手消毒、戴上医用手套、带上护目镜,互相检查防护的严密性,合格后进入发热门诊开始紧张的工作。在发热门诊,有分诊台,内科诊区、儿科诊区、检验室、药房、放射影像室,还有留观病区。一个班是4个小时。在这4个小时里,他们不能吃不能喝,更不能上洗手间,脸上痒了、疼了也不能去触碰,一开始是非常难熬的。为了不上洗手间,他们提前两个小时不饮水。天气热时汗流浃背,天气冷时又冻得直哆嗦。

“在里面,时间就像停止了一般,特别是病人少的时候更是难熬。之前里面放了一个时钟,后面我们给收起来了,不敢看!”放射科黄文生说,“真的需要毅力才能支撑下来!”

儿科林超医生是一名党员,作为第一批医疗队的一员,一下班他就抓紧时间看书复习,为即将到来的博士考试做准备。“医学学无止境,我希望能够考上我们主任的博士。”随着考博日期的临近,林超的复习压力也逐渐变大。说起为什么要在准备考博的关键阶段到一线支援,他说:“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党员就应该冲在第一线!”

护理部刘琼珊大年三十在发热门诊儿科区域值班,人流相对较少的时候,她会去忙碌的分诊台帮忙。手术麻醉支部的王鸣威同志古道心肠,会经常帮忙,和她一起理顺流程,让整个发热门诊的动线和分工都更加合理。

感染内科陈友鹏原本已经安排好了春节休假,疫情防控全面启动后,他赶忙在年二十八那天取消休假迅速赶回医院。作为市级专家和院内专家,他要和专家组研究国家疫情防控指南,为医院发热门诊病人的预检分诊、疑似病人确认、操作规范提供专业意见,同时还要承担培训、会诊等工作。咽拭子采样是暴露风险比较高的一个操作,一开始很多人操作不够规范,而且也心存顾忌。这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也直接影响到了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于是陈友鹏同志不仅亲自做了很多咽拭子采样,还手把手示范采样的规范操作。作为发热门诊医疗组的负责人,虽然自己忙得连轴转,但他心里想的都是工作还有在隔离区一线工作的年轻同事们,“我没什么,他们太辛苦了!”

急诊支部的黄少敏是临时发热门诊的护理负责人,她说:“我们医院的人员都偏年轻,所以我们要反复培训、确认流程。”从年二十八开始,每天她都早出晚归,夜里11点,她还在通电话。“电话太多了,手机充满电加上充电宝,还是不够电!”十七年前抗击非典时还是小年轻的她,如今已经成为了抗击“新冠”的主力。

病毒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尤为重要,中山七院年二十九就开展了第一例核酸检测。党员蒋茜就是PCR室的一员。在PCR室工作要穿着防护服直接接触发热门诊病人样本,年轻的蒋茜心里虽也紧张、害怕,但作为党员的初心激励着她,使她勇敢“上阵”。因为防控需要,检验科排了普通门急诊、发热门诊、PCR室三个24小时班,加上又是春节,人手非常紧张,年初二因为一下来了147份样本,蒋茜坚持奋战了整整一天一夜才完工。“守土尽责嘛!”事后她笑着说。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党员同志们主动请战,中山七院的“党员之家”群被党员同志们纷纷刷屏。

临床一支部消化医学中心、临床二支部普通外科、临床五支部康复医学科全体党员及群众主动请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坚定信念,同舟共济,怀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信念,自愿站到第一线。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山七院党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起到重要作用。院长何裕隆、书记苗伟带领医院管理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120日,医院吹响抗击疫情的冲锋号后,医院党委在党委书记苗伟的组织下先后召开了4次党委(扩大)会议,保证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及时应对、科学决策,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整体有序。128日,附属七院党委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发起抗击疫情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团员和干部职工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站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全院党员积极响应。苗伟书记认为:“只要我们依靠高水平的医护团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时刻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疫情防控这场战我们一定会打赢!”

党委扩大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深圳市“重点发热门诊”医院,中山七院承接着光明区及周边市民的发热门诊和疑似病例留观重任。院长何裕隆早在115日就根据实际情况开始筹划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23日,医院利用“移动医院”设备设施搭建了发热门诊,为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贡献。光明区按照省委省政府以“最强力量、最严措施”全力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的要求,支持中山七院建设拥有100张病床的临时留观病区,从125日谋划,127日动工到27日部分投入使用,用时不到两周时间,创造了又一项“深圳速度”。

130日,医院党委决定成立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21日,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医院急诊支部书记廖晓星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首批医疗队中已有12名党员。

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临时党支部成立

院长何裕隆是连续多年的“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从120日到现在,他没有休息一天。作为一院之长,他肩上担着沉甸甸的责任。医护人员“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零死亡”是他对全院定下的目标。为此,他经常深入发热门诊,观察门诊的流程设计,以一个三十多年外科大夫的经验,要求每一个细节都不出现疏漏。

他尤其关心医护人员的防护服穿脱是否规范,他说:“零感染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轻而易举就能办得到的话。一定要严谨,一定要注重科学。”对于踊跃报名,冲在一线的员工,他心中充满着感动和敬意。他希望大家“除了要有抗击疫情的热情,更要注重科学,注重防护,保证好休息和营养。”对于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他信心满满,他说:“虽然面对众多挑战,但有支部在,有党委在,我们就有坚实的后盾。”

读创编辑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