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健康 2020/02/21 21:13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郑健阳/文 李博/图 通讯员 周恬辰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90多位医务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志愿报名,冲在一线。十七年前参加过抗击“非典”的黄少敏临危受命,担任临时发热门诊护理负责人,她说,生命为上,一腔热血的急诊人必须冲上一线。
“有大家在,我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我从1月19日开始一直上班到现在。”黄少敏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疫情当前,她挺身而出,担任临时发热门诊护理负责人。从春节前一周医院部署疫情防控开始,到临时发热门诊第一批工作人员轮休,她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医院。
“印象最深的是初一那天。”黄少敏皱了皱眉头,“前一天还天朗气清,第二天深圳就降温了,还下起了不小的雨,移动医院帐篷两头透风,非常阴冷!”由于发热门诊是临时建在空地上,排水也不好,积水不停地往帐篷里倒灌。“那两天确实出了不少状况,病人在寒风中等待很不耐烦,有情绪,同事们也冻得发抖,还要一边接诊病人一边处理积水。”
不过,医院的后勤保障很快就跟上了,第二天就送来了雨伞、遮雨棚、挡水沙袋,还送来了保暖背心。
▲雨夜医护人员与后勤人员不分你我一起动手堆沙袋
“紧急医学救援队的谭远飞队长、孙岗老师、邹建老师、刘艾娇护士长、卫巍老师等都帮了大忙。有他们在,我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身后永远有可靠的队友,积极的同事,分担着黄少敏准备发热门诊时期的种种烦恼,这些暖心的举动让她觉得疲惫一扫而空。众志成城不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雨中交班 (右一为黄少敏)
作为一个高年资的护理人员,黄少敏回想起17年前的“非典”,印象深刻。“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附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的病人量是每天400-700人。我们把一整栋旧的门诊楼隔离出来,专门收治‘非典’病人。那时候所有的发热病人都住在那栋楼。在廖晓星主任的带领下,‘非典’时期的附一急诊人,没有一个人感染。现在想想,每天接触发热病人的量那么大,距离那么近,居然能保证工作人员‘零感染’,也是个奇迹了。”
黄少敏认为国家所提出的“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很有效果,也让医护人员很有“安全感”。无论是这个城市,还是这个国家,在有了“非典”的那场记忆以后,好像在心理上有了“抗体”,筑起了一道防线,所以这次疫情来袭的时候,黄少敏护士长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感到恐慌还是很正常,医务工作者就会好一点,急诊人的心态就又好一点。再加上我们科在疫情还没有大面积流行的时候,就开始抓防护了,心态上也不会那么紧张。”
“别人害怕的,我们必须往前冲”
“自己在中山一院的急诊待了20年,在外科待了4年,手术麻醉室待了1年。”黄少敏提起自己的从业经历,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笑容。“急诊总是在第一线的。别人不做的我们必须做,别人害怕的我们急诊人必须往前冲。”
急诊人的工作状态就应了那句老歌:“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换,无法想像对方的世界……”当记者问到做急诊人累不累,苦不苦的时候,黄少敏只是抿唇笑了笑:“选择了就要走下去。”
据了解,中山七院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后文简称急诊科)是最早承担此次疫情防控任务的科室之一。接到任务的当天,廖晓星主任作指导培训、考核急诊科全员。
在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帐篷搭建起来之前,发热门诊的分诊最先是设在急诊科内的。那时,急诊正常接诊,每当接到脑出血、心梗、车祸伤等危急情况的时候,急诊人总是迎难而上。 “以病人为重,病毒核酸检验结果出来前,做好防护,该紧急手术紧急手术。”
“生命为上。”黄少敏护士长说,“只要是符合住院指征的,急诊都要收。大敌当前,急诊本来就是医院留观系统的一部分,理应承担这份责任。”
急诊人总是这么无所畏惧,很多年轻的医护人员也是如此。“不过在1月27日时,我们接诊到了第一例阳性病人。此时,大家才发现疫情就在身边,前期的防护培训太重要了。”
黄少敏说,中山七院急诊科是个团结向上、奋勇争先的大家庭。急诊科的同事们一听说院里要设发热门诊,都主动报名,要求加入一线队伍。不少同事回家了还返回深圳。有一个97年的男护士,家在东北,好不容易排班调休去看望家人,疫情一来,他就毅然把3000多块钱的机票退了。他说:“我人高马大的,正好用得上。”
谈到孩子,黄少敏有些愧疚,“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这也是大多数急诊人的常态。
“我们多做一点,别人就可以少做一点。”
“每年春节、国庆长假的时候我一般都主动申请留守医院。节假日总有人需要留守医院,急诊科尤其是这样。”成为护士长以后,黄少敏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点,以前考虑病人居多,现在要考虑急诊的整个护理队伍。
去年,黄少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她说,认为每个人肩上都有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那份,再帮别人做一点,就很好,“我们多做一点,别人就可以少做一点。”
谈起最近的工作和休息,黄少敏说道:“睡不踏实,有时半夜3、4点还接到电话。我已经在医院十多天了,晚上就在值班室休息,不管发热门诊有什么突发情况我都能及时赶到。”
年廿九深夜,黄少敏还在不停的忙碌。“我是肇庆四会人。20多年没回去过过年了。我妈妈有的时候笑话我说:‘我活了一把年纪了,有20年都没见过我这个女儿了。’我妈妈打电话给我比我打给她要频繁。她后来怕打扰我工作,干脆每天晚上10点、11点才打给我。一开始她就习惯性地问我吃没吃晚饭,我一开始比较实诚,忙忘了就说忙忘了,她就絮絮叨叨地说了我一顿,后来我怕她担心,无论吃没吃都说吃了,还给她报菜名,好叫她放心。” 黄少敏说。
当被问到“急诊人有没自己的时间”时,黄少敏思索了很久。 “没想过,岗位职责推着我往前走。现在唯一留下的爱好就是喝咖啡。自己做手工咖啡,然后边喝咖啡边听音乐,发发呆,挺好!”
读创编辑任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