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了 | 让肝脏不“长肥”,深圳团队发现这种新代谢素

原创读创科技  2020/03/25 20:36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斯茹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趋势日益加重。“在健康状态下,肝脏对脂肪的合成和代谢是平衡的,而在肥胖、糖尿病等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下,这一平衡被打破,过多的脂肪累积在肝脏内,从而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近日,深圳先进院张键研究员告诉记者。

深圳先进院任培根团队与张键团队合作,发现了一种新的多肽类激素,在小鼠上的实验证明,可有效抑制肠道脂质吸收,并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为这一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前体和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于3月6日刊登于国际肝脏病顶级期刊《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

(图片来自网络)

阻止肝脏脂肪堆积

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肝细胞中脂肪堆积异常造成。数据显示,国内约有近1/3的人群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关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滕斌告诉记者,这种慢性疾病发展为具有肝硬化倾向的肝炎的比例很高,在一般患者中就可高达10-20%,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但目前社会对这一疾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滕斌说。

目前,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大多是通过缓解炎性的发生,减轻其它并发症状来降低肝脏的压力。深圳先进院团队则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机制着手,期望发展出治标治本的治疗方法,即阻止肝脏的脂肪堆积。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生物学功能实验,经过近7年的研究探索,团队在人体内发现了一种新的肽类激素及其生物学功能,并将该激素命名为调节代谢的激素(简称“代谢素”)。

△相关研究示意图(深圳先进院供图)

人工代谢素可直接口服

“实验发现,代谢素能够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一方面抑制小肠吸收脂质,另一方面在肝脏中阻止脂肪酸合成脂肪,从而显著改善了小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症状和胰岛素抵抗。”张键介绍道。

此外,团队通过实验验证,代谢素是在人体内天然存在的。“尽管含量非常有限,其优势在于,如果使用人工合成的多肽—代谢素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人体不会排斥,且容易降解,不易在体内富集。”张键说。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此次发现的代谢素,是从46个氨基酸长链中筛选出了关键有效的15个氨基酸组成,“相关制备工艺已有成熟应用,因此在此后的药物研发中节省了成本。”滕斌告诉记者。

据悉,合成代谢素可以采用口服的方式,小鼠服下后能有效抑制肝部脂肪堆积,此外,其体重也缓慢或不再增长,“至于是否有抑制肥胖的作用,还需后续实验来验证。”滕斌说。

目前,相关药物前体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和PCT专利,并已进入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实审。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在大动物,如非人灵长类动物上验证药物效果,进一步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同时,还将扩大适应症范畴,研究代谢素对于脂肪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功效。

读创编辑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