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 黄慧萍: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从点滴细节做起

原创读创深圳  2020/03/03 21:13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郑健阳/文 李博/图 通讯员 刘晓韵

“从来没想过一向默默在背后做工作的院感科,这次竟然被推到了最前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感科科长黄慧萍说这句话的时候,距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有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她几乎没有休息,春节那几天最忙的时候,每天睡觉只有三、四个小时。

提早防范,发布公告、规范流程和标准

201912月中下旬,不时有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的相关消息传到黄慧萍耳朵里。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她持续关注着事件的进展。

1231日,武汉首次通报了“不明原因肺炎”有关情况。当天晚上,黄慧萍就指导院感科向医院发布公告,提醒大家加强和规范预检分诊工作,这比广东省全面启动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早了足足20天。“当时发布这个公告时,是想提醒大家注意发热的病人,再次强调和规范下流程和标准,这也是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一同发布的还有《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的要求》、《不明原因发热病例标本采集指引》、《门急诊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及处置指引2.0》。这一份份文件能及时地发出,都离不开黄慧萍那根敏感的神经和长期的专业积累。

黄慧萍在处理文件。

防患于未然,严格考核培训项目

院感是一项很特殊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得越好越没有存在感。“院感有那么忙吗?”这是黄慧萍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听到这些,她也只能笑笑,解释起来太难了。话虽如此,在院感培训的时候,黄慧萍要求大家都一丝不苟。

“院感一旦出事就是大事,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要防患于未然。”黄慧萍说。

2019年,经过再三努力争取,穿脱防护服等项目纳入了医院三基三严考核。这项培训一开始很多人不太在意,认为学会了也用不上。但考核是实打实的,这也为这次疫情防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穿脱防护服培训现场

20201月,疫情愈发严峻,中山七院没有独立的发热门诊,黄慧萍心急如焚。1月中旬,医院在急诊科设置了发热门诊,但是院感方面还是不符合要求,一旦有阳性病人,很多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都会暴露在危险中。

一定要建一个独立的发热门诊!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黄慧萍也受到了不少质疑“你们的动作是不是有点大了?”

“我们一定要提出来,这是我的专业,这是我的职责,我们要对大家的安全负责。”黄慧萍回想起来,这个建议是对的,医院领导的决策都很英明,这些举措很快就落实了。

“院感都是小事,也都不是小事”

院感科在医院不算是一个受欢迎的科室。

“你们又来找‘麻烦了啊。”是临床给院感科打招呼的常用句型。今天查查科室有没有被乱摆东西堵住通风口,明天盯着你手消后取样去检测是否合格,后天又来翻翻科室的记录材料,这是院感的日常工作之一。

▲黄慧萍与一线医护讨论发热门诊的防控流程细节

“院感很多时候是抠细节。曾经有位三名工程团队的教授在我们手术室,就提了一嘴:你们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的盖子,掀起来不是90度啊,这是有院感风险的。当时我的脸是火辣辣的。”黄慧萍说。

如何洗手?医疗废物怎么分类?怎么运输?医疗废物桶如何选择?通风口如何设置?发热门诊如何分区?如何设置流程?医护人员防护如何做?每个动作是否规范?……黄慧萍说,院感工作涉及全院各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每一细节当中。“院感是你做了什么事情,大家不一定知道,当时在做的时候,大家也不一定觉得很重要,也看不到很多成绩,但是这些事情一定要做,而且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做好。”

一张张流程图、一个个规范、一份份工作指引,这些熬夜加班出来的文件就是院感科的成绩单……每一项工作,都是保护着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隐形利益。

“还好,我们做的事情也慢慢得到了临床的认可。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121日,黄慧萍成为广东省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成员,在得到认可的同时也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读创编辑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