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定调发行特别国债 用途规模影响几何?

原创读创财经  2020/03/30 12:22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上周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将研究推出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以及刺激消费等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其中,特别国债备受市场关注。

特别国债是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而发行的国债。特别国债与一般国债在资金用途、预算管理和发行流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特别国债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发行有明确的特殊用途,不能用来弥补中央财政预算赤字。“特别国债凭中央政府信用发行,期限长、利率低;发行特别国债时调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但是不列入财政赤字;”他表示,“特别国债发行需要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并相应调整年末国债余额,但不需要在全国人大上批准,时间上比较灵活。”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的特别国债仅发行过两次,而随后股市整体上均有不错的表现。

第一次是财政部于1998年8月18日向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其资本金;二级市场上,就在“特别国债”发行当天,上证指数当日大涨5.1%,并于随后3个月一路反弹,累计涨幅为24.65%。

第二次是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批准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即中投公司的资本金;二级市场上,沪指当日涨幅为2.92%,随后一路回调,直到7月5日重启上升行情,并于当年10月16日创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指数涨幅达47%。

对于特别国债发行的用途,业内人士大多认为用于促进消费、支持基建等。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记者表示,“此次发行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用途取决于性质,预计主要用于帮扶救助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两大经济主体:家庭和中小微企业,目的是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同时助力实现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体看,一是对家庭加大转移支付和补贴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加大财政在就业培训方面的支持;二是对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外资企业等加大减税降费、退税退费和融资贷款贴息等力度,稳定企业基本盘,减缓投资增速下降幅度,稳定外资外贸。”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称,“发行特别国债的作用可能更多是用于促进消费,以扩大消费的方式来对冲外需对经济的拖累。传统基建已经有专项债支持,特别国债如果再用于政府主导的基建,虽然执行力强、见效快,对经济的推动更强,但带动的多是钢铁、水泥等重工业行业,此时在传统基建上发力,可能会影响去产能的效果。”

中信证券认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可支持新基建、民生建设等,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加大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其他财政补贴等。此次特别国债总的规模将不低于2007年的1.55万亿元,在全球疫情的干扰下,不排除总量在1.8万亿~2万亿元附近,但是会分批(期)发。

特别国债对债市影响如何?对此,海通证券认为,从发行方式来看,特别国债主要为定向发行,仅少量为公开发行,因此对资金面影响较为有限。从债市表现来看,定向国债的当年首次发行对债市形成了小幅扰动,后续发行影响递减,并没有改变债市走势。

 

读创编辑陈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