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深圳 2020/04/10 19:40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文 李博/图 通讯员 李亮
小刘(化名)是一位25岁的女孩,刚来深圳工作不久,去年9月开始,她却频频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去医院就医,却未查出明确的病因。4个月前,小刘多方求医,在外院做肠镜检查,竟然发现自己贫血的症结是结肠癌。当时她体内肿瘤的体积已经很大,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刘进行为期2周的化疗治疗,但肿瘤体积不减反增,外院建议继续化疗,因为手术风险很大,术中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2020年3月中旬,小刘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就诊。CT检查发现:小刘体内的肿瘤体积非常大,从盲肠开始延伸到结肠肝区,占据了半个腹腔,肿瘤可能侵犯腹壁、后腹膜的器官,可见下腔静脉受压或被肿瘤侵犯而导致闭塞,无血流通过,肿瘤可能已经侵犯了大血管,手术风险很大。
▲CT检查见肿物占据半个腹腔存在侵犯大血管可能
进一步调查,小刘的家系中,有2位舅舅均有类似的疾病,但当时医疗条件差,未进行正规的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院长、张常华副院长组织了一次多学科会诊,消化医学中心、放射科、超声科、心血管中心、肿瘤科、病理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一起就这个病例进行深入地分析。
肿瘤到底可不可以切?初时,专家们见到像小刘体内体积如此巨大的肿瘤,觉得这样的结肠癌非常罕见,所以也不能排除它是其它类型的肿瘤,或者结肠癌合并其它类型的肿瘤。但是,经中山七院病理科对病理切片的会诊,最终确定,小刘得的就是结肠癌。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小刘的病况已有进展,更换方案再化疗,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如果技术上允许,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
但是,手术所面临的风险在于——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一旦损伤,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经放射科专家会诊,小刘CT检查的情况显示肿瘤导致了下腔静脉的血流中断,但是它在CT影像上的表现似有假包膜的改变,专家们认为,肿瘤压迫下腔静脉的可能性大,侵犯血管的可能性小。
中山七院泌尿外科同时参与讨论,评估肿瘤对右侧输尿管会产生压迫,但不能完全排除肿瘤侵犯可能,手术前需要在在膀胱镜下留置右侧输尿管支架,方便手术中辨认输尿管,以避免损伤。经过多学科会诊,总结大家的意见,手术前,医院对小刘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小刘对手术的耐受性。
经过与小刘家属的沟通,家属理解病情及手术风险,并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最终同意了手术。手术由张常华副院长主刀,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手术前心血管中心唐跃主任、超声科徐作峰主任和消化医学中心的专家们在超声检查下,再次对肿瘤与血管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讨论。
医生见肿瘤侵犯腹壁,肿瘤位置固定,不容易推动,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不易判断,于是小心翼翼地在腹膜外间隙切开,游离肿瘤,然后切开侧腹膜,从后腹膜间隙游离肿瘤。手术中,发现肿瘤确实没有侵犯下腔静脉,只是由于肿瘤体积巨大,对下腔静脉造成压迫。最终,肿瘤被成功地完整切除。
▲被切除的肿瘤体积为28×24×24cm
手术后,经过营养支持等治疗,小刘成功康复。小刘的病理检查报告显示,她患有的是结肠中–低分化腺癌,部分为粘液腺癌(20%),79个淋巴结中只有一个淋巴结转移。下一阶段,医院将对小刘的病灶进行更细致的分子病理检查,进入新阶段的精准治疗。
结直肠癌健康小贴士
一、早发现,早治疗,是结直肠癌疗效的第一保证,提倡定期检查,尤其是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疾病。
二、遗传性结直肠癌是结直肠癌疾病谱中的一类,通常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2代人中出现3例结肠癌或相关肿瘤病例,即可能属于遗传性结直肠癌,家庭成员应该尽早开始监测,尤其是消化内镜的检查。本病例中,小刘的2位舅舅患有类似的疾病,是一个危险的因素之一,需要警惕。
三、中老年人出现无明确原因的贫血可能是右半结肠癌的表现,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者,例如本案例小刘的舅舅患有类似的疾病,即使是青年人,出现无明确原因的贫血,也要高度警惕,尽早就医,行肠镜等检查。
四、肿瘤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的密切合作,是一个综合治疗,判断一个医院对疑难肿瘤的诊治能力,除了看专家的水平和医院的硬件设备等因素外,是否有一个高质量的多学科团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读创编辑陈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