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成企业呼唤“真金白银”,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发布深圳企业抗击疫情调研报告

原创读创科技  2020/04/01 17:50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马明霞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帮助?该如何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日前,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抗击新冠疫情调研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梳理出深圳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企业希望获得流动资金渡过难关,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自救”共识。

成立于春节前的抗击新冠疫情调研小组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电话会议和网络问卷等形式,对深圳9个区共计974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涉及的行业中,休闲娱乐(线下娱乐、文化传媒、旅游行业)企业占比42%,高科技企业占比26%,医疗服务企业占比11%,工业制造企业占比9%,零售与中介服务行业占比4%,物流、批发、运输与贸易占比5%。其中,70%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而50至100人、100至500人的企业分别占12%、15%, 500至999人和超过1000人的企业共占比3%。调研覆盖总就业人数高达105737人。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深圳企业面临四大难题: 企业面临流动性危机;企业实现全面复工依旧面临挑战;企业在疫情结束后,还要面对消费者情绪低落等问题,消费活动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部分纾困政策未能有效直击中小微企业痛点。调研显示,超过90%的企业表示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将同比下降,其中,有31%的受访企业预计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去年下降50%以上。自2月以来,深圳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各类帮扶政策,包括协调防疫物资、保障防疫物资生产、贷款贴息、直接融资政策、减税降费、租金减免、企业用工支持、紧急资金援助等。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占比56.28%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提供补贴或阶段性减免,尤其是租金补贴。有超过80%的企业希望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来获得流动资金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企业也在采取多项自救措施,缓解资金压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通过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来平衡线下业务萎缩带来的损失。

那么,该如何帮助企业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调研小组也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包括阶段性出台政策、推动政策落地、减免债务、探索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小企业振兴债券、适当增加重要节日假期天数、弥补疫情期间未实现的消费,在疫情结束后推动经济恢复,实现稳步增长。

调研小组认为,当前首要问题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中小微企业更需要”一针见血”式的直接帮助,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现金纾困。针对这一点,建议协调金融机构,针对有偿还能力的优质中小企业和有希望尽快恢复的行业,积极发挥供应链金融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在对疫情持续影响的预估下,升级金融救助方案,政府金融站台,信用背书,考虑由财政出资,探索发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小企业振兴债券(民营企业救助专项债),向符合救助标准的中小微企业释放流动性。

此外,调研小组还提出:在消费行业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 政府可以考虑放宽部分行业的营业时间,或尝试“2.5天”休息制,弥补因疫情失去的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实现增长。

本次调研专报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博辉、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吴海峰和曾子轩。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深圳市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政经事平台(Roadlink GLB)、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深圳市文化市场行业协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质量检验协会、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深圳自动化学会、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深圳市美食文化促进会等协会(机构)也合作参与本次调研。

读创编辑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