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观察|去年那片“记者云”,今年朵朵“云记者”

原创读创深政观察  2020/05/21 16:39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徐恬

今年全国两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召开,媒体采访方式有了新变化,“云跑会”成为两会记者的工作常态。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商报》有一篇报道,形容积极采访中的媒体圈层像是一团“记者云”随着代表委员脚步前移而“漂移”。而今年,“记者云”变成朵朵“云记者”,在科技赋能下,积极报道会议信息,传递“两会声音”。

5月20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一块屏幕,一端连着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主会场,一端连着梅地亚新闻中心分会场。通过相关视频和图片可以看到,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主会场,现场设置了两块大屏幕,发言人可以通过大屏幕直接与梅地亚新闻中心分会场的记者们进行采访问答;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分会场,以往新闻发布会主席台上的桌椅“变身”为三块大屏幕,台下记者的座位间距增大、数量减少。网络视频形式是今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的创新举措,也是两会历史首次。

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5月21日21时40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将举行,根据安排,将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据了解,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今年全国两会在新闻安排上作出了一些调整:邀请部分在京的中外记者采访会议,不邀请境外记者临时来京采访;主要通过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进行采访。两个会议的各次全体会议将作电视直播或网络图文直播。将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等活动,场次和举办方式有所调整,数量适当精简,并采用视频方式进行,将作电视直播或网络图文直播。此外,中国政协网5月18日发布相关通知,各委员驻地开设网络视频采访间,委员们可以通过视频接受记者采访,进行“云上访谈”。

今年全国两会,大多数记者不能去现场架设“长枪短炮”,转而采取“云访谈”“云直播”的方式,这对记者善用渠道、多元采访、充分准备、精准提问、创新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从谷歌眼镜、自拍杆、360度全景相机到AI虚拟主播、5G背包,越来越多的“神器”出现在两会采访中,精彩的报道离不开5G、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助攻”。今年,新华社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讲述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故事,访谈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让身在异地的代表与记者跨越时空“相见”,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崇阳县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与记者“云握手”后表示“觉得形式很奇特,很神奇的感觉。”全球首位人工智能驱动的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也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亮相,为大家带来全新的新闻资讯体验。

形式嬗变,初心不变。面对特殊时期两会新闻安排做出的调整,作为媒体人,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借力新技术,及时准确报道会议信息,创新报道方式,圆满完成采访报道任务,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万变之中不变的,就是“把新闻做好”。

读创编辑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