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原创读创文化广场  2020/05/25 15:32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文 韩墨/图

由于知识密集,文化育人,公共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被不少国家和地区视为保障民众终身学习的教育机构。两会期间,正值第32个“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来临之际,深圳文化界代表、政协委员、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把关注点放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新型图书馆创新发展等方面。张岩认为,图书馆实体空间包容与聚合的文化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时代城市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随着深圳第二图书馆的开工建设,深圳的公共图书馆见证了这座城市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奋进历程,正是当前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图书馆已成为“生长着的有机体”

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

张岩认为,图书馆功能繁多,一大特色就是包容与聚合。作为收集、整理、保存、传播一切历史时期人类知识成果的机构,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报纸、期刊、图书、缩微制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等)包容所有知识领域和载体,图书馆开展的推广活动(讲座、沙龙、展览、音乐、戏曲、非遗、创客等)包容几乎所有知识分享的表现形式。这使它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无限丰富。

“有容乃大”。正是包容使图书馆成为“生长着的有机体”,与人类社会共同脉动,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张岩表示,自从人类产生文字,就有了保存整理文字记录的图书馆,并在东西方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

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公元前2000年的中国商朝,收藏文献的图书馆机构已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而存在,普通人无缘问津;至中世纪,随着知识的普及,图书馆下移至教会、修道院、王公贵族,中国则在地方官府、寺庙、官宦富商家庭广泛出现,但基本上均属于“内部领地”,外人无权使用。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洗礼中的欧洲思想家开始倡导向研究人员或愿意来馆学习的人开放图书馆。十九世纪下半叶,英美两国几乎同时出现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推动开放图书馆,使人民可以享受获取知识信息的公平。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1852年,世界第一个依法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在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市诞生,公费支持,免费无差别为市民服务,成为英国工业革命中的文化先锋。从此,公共图书馆这个顺应现代文明发展趋势的优良机构如星星之火在全世界推广开来,成为一种保障人民文化权利,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清末民初,一大批著名知识分子如梁启超、鲁迅、蔡元培、胡适、李大钊、梁实秋、柳诒徵、李公朴、张元济、王云五、沈从文等等,均把图书馆作为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的“一大机关”,著书立说,奔走呼号,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和文化启蒙做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确立平等、免费、开放的理念向全体人民敞开大门,获得快速发展。深圳这座以经济特区而生的城市成为其中优秀的先行者,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中国第一个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城市,第一个为全民阅读立法的城市,第一个提出“图书馆之城”发展战略的城市,第一个举起“开放、平等、免费”旗帜的城市,第一个研发出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城市等等。每一个“第一”都来之不易,饱含了这座城市的领导者、建设者对社会健康发展的远见卓识,对人民文化权利的深刻理解,对均等普惠实践的开拓创新。

“无边界智慧化”公益服务网络初具规模

张岩介绍说,如今,遍布全市的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实体图书馆(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365天全天候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虽还不尽完美,但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已为全体市民构建了一张无边界智慧化的公益服务网络。事实也证明,八十年代深圳图书馆开馆前排队的长龙历经三十余年蜿蜒至今队伍更长,人们到图书馆学习与阅读的热情不仅未被“数字化”浇灭,反而与日俱增。

2019年,深圳平均每天有112956人到访图书馆,借还文献资料88105册次,19000多人参与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938人注册了新的读者证,174600人阅读了图书馆推送的微博微信,深圳文献港每天访问量达455600页次。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有人会疑虑:数字化时代,知识信息获取容易了,图书馆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张岩认为,既然是“有机体”,图书馆也像其他生命体一样,有其出生、成长、消亡的轨迹,笼统揣测一个生命体的寿命并无意义,“何况,5G时代来临,除了电子书,互联网更可实现电影、音乐、书画甚至旅游景点影像等任何文化形式的高质量传播。仅着眼于文献载体变化的‘数字化’,远远无法取代图书馆弥补教育公平、消除知识鸿沟等复杂多元的社会功能和人们对高品质精神体验的需求。”

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

张岩表示,目前知识信息的绝对匮乏虽有所缓解,由盲目商业化带来的良莠不齐、日益泛滥却又形成新的选择性匮乏,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信息公正可靠,成为一种制衡力量;虚拟世界发达,实体空间的文化氛围与交流平台更加稀缺;服务于不同个体与人群的终身学习,传递出政府治理的智慧与温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发展指南》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对图书馆的使命任务有着繁多的目标,图书馆实体空间包容与聚合的文化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时代城市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读创编辑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