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病毒检测、防控机器人…… 深圳抗疫科研项目跻身“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

原创读创科技  2020/07/22 10:42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

科技部三个月前启动实施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有了新进展。7月22日,记者从广东省科技厅下发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计划通知中获悉,广东共有49个项目上榜,立项经费达2950万元,其中包括5个来自深圳的科研项目。

据介绍,这5个项目分别是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研发”,广东美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物联网的一体化新发传染病监测系统研发与产业化”,深圳康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与鉴别诊断系统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安吉康尔(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第四代测序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应用与产业化”,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多模态网格化综合监测技术的疫情防控机器人系统”。上述5个项目获得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资助。

今年3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启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该专项定位于支持一批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技术创新项目,特别是短期内能见到实效、对复工复产有直接带动作用的技术成果转化落地项目,以帮助一批优秀科技型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困难。专项采取优化流程、快速响应、分档定额资助的管理方式,项目实施周期均为两年以内。

7月22日,入选“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研发”项目负责人刘沐芸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分化能力的细胞,其在修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损伤方面备受关注。移植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抵抗多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的细胞因子,对微生物、各种炎症、免疫反应进行可控的调节。同时,可合成和分泌多种血管和组织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受损血管和肺泡组织的恢复和重建,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疫情期间,该项目组曾与云南多家医疗机构联合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1例70岁的女性重症患者静脉输注三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结果发现干细胞治疗降低了主要炎症因子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水平,输注期间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持续下降,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的绝对值持续回升,CT影像结果显示肺部的炎症反应逐渐消退。

刘沐芸指出,干细胞研究成果要发挥科技助力经济的实效,还需要全自动、封闭式、大规模的细胞智造助力。她表示,细胞产业涵盖“技术+智造+检测”,深圳不仅在细胞技术研发领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且在细胞产业的智造、检测和产业人才培养等细分领域布下了先手棋。 下一步,团队成员计划聚焦细胞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细胞智造平台与产业质量设施,完善产业链条。

读创编辑王海荣

读创客户端提供的所有内容,为客户端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均受相关法律保护。未经读创客户端或权利人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复制、修改有关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