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可转债发行数量超去年全年 深证转债年内大涨逾14%

原创读创财经  2020/10/10 09:43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除了新股发行,今年可转债发行同样火爆。根据WIND统计,按发行日计算,年内至今共有151家公司发行可转债,超过去年全年的128家;不过,年内可转债合计募资1578亿元,相比去年全年2690亿元的规模仍有不小差距。

数据显示,今年可转债发行规模前五名分别为国投转债、东财转2、本钢转债、隆20转债、青农转债,募资规模分别为80亿元、73亿元、68亿元、50亿元、50亿元。

去年浦发、中信、平安等多家银行股可转债募资均超200亿元,这也是今年可转债虽然发行数量较多,但整体规模不如去年的主要原因。不过,目前大秦铁路、南方航空的可转债发行申请已获证监会核准,拟发行规模分别为320亿元、160亿元。业内预计,今年可转债发行规模有望超过2200亿元。

记者注意到,部分公司多次利用可转债进行融资,市场罕见地存在“一、二代可转债”并存的现象。如山鹰纸业发行的山鹰转债和鹰19转债,赣锋锂业发行的赣锋转债、赣锋转2,桐昆股份发行的桐昆转债和桐20转债。

由于可转债具备股票和债券的双重特性,再加上整体不设涨跌幅限制且T+0交易,该品种近年来受到投资者的持续追捧。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曾出现几次爆炒行情。如3月份再升转债、尚荣转债、泰晶转债、新天转债、通光转债集体异动,均出现了连续大涨行情,单日动辄便有几成涨幅。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日,年内深证转债指数上涨14.16%,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66%。

对于可转债投资,天风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目前前期高位板块估值调整压力加剧,叠加9月之后蓝筹板块存在估值切换可能,可转债个券挑选上需要从前期“牛市思维”转向业绩驱动,传统蓝筹板块部分基本面较强的标的,蕴含着估值提升机会。

读创编辑陈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