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大湾区建设 创建全新学科 ——访香港教育大学“全球香港研究”硕士课程副主任赵振洲博士

原创读创大湾区  2021/03/24 18:24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承咏

近年来,在香港的高校研究领域逐渐兴起一个新的社会科学学科——“全球香港研究”。其中,最为典型、成果颇丰的当属香港教育大学。该校专门设置了“全球香港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方向。

香港教育大学“全球香港研究”硕士课程副主任赵振洲博士

为了一探这个新学科的究竟,记者采访了香港教育大学赵振洲博士。赵博士是该校“全球香港研究”硕士课程副主任,她对此学科的缘起、设置及发展了解深入而全面。她说,“全球香港研究”主要是以全球化视野研究香港。香港是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要枢纽,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鉴于香港在大湾区整体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推进大湾区的经济融合迫切需要能深入而全面了解香港社会和发展、洞察两地内在联系的人才。香港教育大学在香港众高校中,几年前已经率先推动了香港研究,并且设置了“全球香港研究”社会科学硕士课程。在这几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中,香港教育大学一直在探索如何开展香港研究,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构建香港研究的学科布局,并取得了诸多成果。

那么,具体说,“全球香港研究”究竟研究那些领域呢?赵振洲博士娓娓道来,香港研究的本质是以香港为研究本体,侧重城市和地区发展研究,但她的独特意义在于将香港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整体进行研究,打破学科界限,倡导跨学科碰撞,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角度进行融合研究。打破时间局限,探究香港经济体的过去与现在,更重要的是香港未来的发展,准确描摹香港的发展轨迹。本学科的另一特点是,立足香港本身,以开阔的空间视角,将香港的进步与发展紧密地与大湾区发展、国家战略发展联系起来,深入探讨研究香港在全球化过程中新定位、新路径。所探究的领域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与教育变革、城市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议题。

香港教育大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对于香港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赵振洲博士认真地分析道:
其一、香港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在一个多世纪现代化过程中的冲撞和融合。香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有着非常独特的实践,无论是华人企业的崛起,还是社会管治模式的变迁,以及华人文化创作等等,对整个中国各城市的发展都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在这些方面,进行多学科的理论升华,不仅有学术价值,更有实践推动作用。

其二、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很多城市影响深远;内地诸多城市也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助力了香港发展。过去数十年,两地在社会政策、经济模式、教育改革中互相影响。许多社会现象都有相似之处,比如城市发展、公共医疗卫生、房地产产业模式、廉政反腐等等。在更开阔视角下,进行香港研究,有助于解决香港社会面临的挑战,同时,这种研究也会对粤港澳湾区乃至中国其他城市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香港的发展需要在学术方面进行理论探讨。

其三、香港研究提供了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学术本土化的教育实践。香港高校长期以来以英语教学、采用的也是国际出版社的原版教材。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达到高度的学术国际化水平,但教材理论与中国本土的学术实践却有一定的距离。香港教育大学硕士班的老师利用自己的研究优势在课程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担当起了衔接、引导的重要角色。硕士班以小班制为主,注重系统的理论研究,也大力倡导深入的学术反思,注重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赵振洲博士说,“全球香港研究”是香港教育大学学者在学术研究本土化上一个重要的尝试,也是配合大湾区建设、促进人才双向流动的一种教育实践。这种实践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中,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香港在大湾区融合发展中前景广阔。

据了解,这一专业至今已经培养毕业生已逾百人。除了香港本地和内地同学,课程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并与歌德大学(Goethe University in Frankfurt),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of British Columbia)都有合作协议。教学团队成员关于文化研究、青年流动性问题、社会不平等、中医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图片提供:赵振洲

审校:孙世建

读创编辑袁承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