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为什么GDP增长设定为6%以上?

读创关注  2021/03/05 21:42

去年没有设定经济增长量化指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GDP增长预期明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这一目标的设定考虑了哪些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亮点?报告是如何“诞生”的?

3月5日,国新办举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吹风会,相关人士对此进行解读。

3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发(刘健 摄)

6%以上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考虑了多重因素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6%以上这一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提出,是综合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一是经济恢复的情况。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就在逐步恢复,包括到三、四季度,状况在不断转好,预计今年经济总体上能够保持平稳运行。

二是考虑基数的因素。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由于基数的原因,预计同比上升会比较多,从GDP数据表现上看,全年可能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这是数据的表现。在季度之间的环比,可能还会相对平稳一些。

三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确定今年GDP预期目标时,不仅要考虑今年的情况,也要统筹考虑明后年,尽可能做到预期目标在年度之间不要忽高忽低,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

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专门章节强调,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总结,《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

一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怎么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用好现有的国家科技资源、怎么优化配置科技力量、怎样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对此进行了特别强调。基础研究是一个慢变量,必须要踏踏实实去做,所以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要创造条件让科学家把冷板凳坐热。在加强基础研究方面,有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完善对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三是要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也就是说,企业研发投入可以2倍计入成本,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得到更大优惠。

“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郭玮同时表示,我国科技发展也离不开国际科技合作,这是过去一贯坚持的,今后也还将不断加强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让科技发展更多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报告》起草是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

“《报告》起草是一个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谋划具体政策措施的过程。”孙国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仅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里就梳理出48条具体意见。

报告稿经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并修改后,按程序印发各地区、中央党政军群部门、部分企业等单位,大范围征求意见和建议,梳理出上千条意见。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网联合21家网络媒体平台,第七次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该活动共设置了22个话题分类,累计收到建言近百万条,最后梳理出1200多条有代表性的建议。

此外,在报告起草过程中也高度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对一些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也会组织调研了解各方面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尽管有疫情因素,但我们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了解各方面情况,使报告能够切实反映民意,能够反映大家的关切。”孙国君总结。

将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针对这个问题,郭玮表示,现在全球疫情还在蔓延,首先要优化常态化防控措施,重点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尽量减少疫情防控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对风险较大的人员和场所要加强检测,努力做到主动发现。第二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好能力、物资的储备,确保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划定管控单元,开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在这过程中要重视和注意防止出现“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与此同时,要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

目前,我国已经有四个疫苗附条件上市,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大疫苗研发攻关的力度,做好疫苗的生产调度、全链条监管、规范接种工作,保证疫苗的质量和接种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对病毒变异的监测与研究,加快特效药物和治疗办法的研究,提高救治能力。

来源:科技日报

审读:喻方华

读创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