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日开幕,将审议有关香港重要决定

读创政经2021/03/05 00:03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4日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日开幕

将审议有关香港重要决定

张业遂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实有代表2953名,已有2907名代表向大会报到,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大会会期7天,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11日下午闭幕,安排3次全体会议。大会议程共10项:

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二、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三、审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四、审查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五、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

六、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议案

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八、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九、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十、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张业遂说,同三次会议一样,今年大会会期将适当缩短,大会将坚持既定会议议程,召开形式不变、要素不减,预备会议、全体会议、主席团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代表小组会议等,都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召开。

他说,大会将以网络视频方式组织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中外记者采访全部采用网络、视频、书面等非现场方式。

张业遂说,会议期间将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会议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张业遂盘点全国人大一年立法:

为维护香港秩序维护国家安全

有记者提问,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多部重要法律,去年立法工作的总结、出台法律集中在哪些方面?

张业遂表示,去年人大工作的特点是任务重、要求高、节奏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成效。

关于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律23条,做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领域法律,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包括制定强化公共卫生保障法、修改动物防疫法等;

二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制定生物防治法、出口管执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审议数据安全法草案;

三是为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秩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法律保障,采取决定加立法方式,维护国家安全;

四是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推进长江保护法,修改著作权法,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等;

五是加快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直接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包括编纂民法典,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等。

张业遂谈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决定:

“爱国者治港”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

有记者问,本次大会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这是否意味着,全国人大将对香港选举制度作出修改,会怎样修改?

张业遂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方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职权,从宪制层面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

日媒提问中国是否借新冠疫苗搞地缘政治

张业遂否认: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东京广播公司记者提问,中国宣布将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中国是否想通过疫苗外交达到地缘政治目的?

张业遂表示,促进疫苗在全球的公平分配和使用,特别是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用得上、用得起,需要全球有效的配合,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将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他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17支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支疫苗进一步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中国政府已经多次宣布,为实施计划提供了1000万剂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张业遂说,中国政府鼓励支持医疗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医疗的国家出口疫苗。中国国家药监局对医疗质量实施严格监管,疫苗研发企业始终严格依据科学规律和监管要求,依法合规推进疫苗研发。

“面对疫情,没有什么比安全健康更重要。”张业遂说,中国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不是为了谋求地缘政治目的,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生命安全和健康。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国家行动起来,向国际社会,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贡献。

全国262万人有这个身份

可以依法监督政府及法院检察院工作

有记者提问,在这次大会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最基本、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将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张业遂表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个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探索形成的,并且不断完善发展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一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党领导人民制订和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是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好组织形式。我国有5级人大代表262万多名,包括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代表,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94%,是由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代表们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心声,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通过人大制度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确保人民权益得到实现和维护。

三是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75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四是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国家机关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统一高效的整体。人大依法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这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

张业遂表示,这次大会审议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议事规则,就是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更好适应形势的新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中国脱贫刻意选择了低标准?

张业遂:不存在

在回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相关问题时,张业遂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针对有外国记者提出中国扶贫标准是否不同于国际水平的问题,张业遂回应说,中国现行的扶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多维指标,既包含人均收入指标,也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两不愁三保障就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方面有保障,这些都需要大量财政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张业遂介绍,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国扶贫标准的过程中,参考了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贫困标准,2016年6月,有关部门专门邀请世界银行反贫困专家组进行深入研讨。总的来看,中国扶贫标准符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世界银行2015年确定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也高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绝对贫困线。

张业遂说,世界银行2018年针对不同国家增设了新的贫困标准,这些标准是作为研究比较用的参考性标准,各国主要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确定本国的贫困标准。从时间上讲,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从2015年开始的,早于世界银行2018年提出的新标准,不存在中国刻意选择低脱贫标准的问题。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张业遂说,脱贫攻坚虽然取得全面胜利,但中国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中国要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返贫人口加强监测,多脱贫地区产业长期培育和支持,搞好后续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微末性返贫的底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继续做好立法和监督工作,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山东号航母入列、歼20列装

中国会不会威胁周边国家?

张业遂这样回答韩国记者

韩国记者提问,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国防支出持续增长,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产航母“山东号”已交接入列,歼20等先进装备已列装部队。今年中国国防支出会不会大幅增长?增幅将是多少?中国军力发展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对此张业遂表示,中国国防开支总体上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保持国防开支适度稳定增长,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履行国际责任义务、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张业遂说,中国的国防开支是公开透明的,每年的国防开支预算都纳入国家预算草案,由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中国在2007年参加了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每年都向联合国提交上个月财政的国防开支的基本数据。

张业遂表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关键要看的国家奉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和威胁其他国家。

双循环与扩大开放是否矛盾?

张业遂: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现在和过去一样重要

新华社记者提问,今年大会一项重要议程是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里面提到了扩大内需。同时,去年以来,中国陆续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释放扩大开放的信号。二者之间是否矛盾,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张业遂说,今年大会一项重要议程是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执行过程中,人大常委会将审议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实现。

他表示,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和过去一样重要。

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得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吸引全球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同有关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有力推动了区域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矛盾

他表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如何看待拜登时期中美关系?

这位前驻美大使说,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美国记者提问,作为前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如何看待拜登时期的中美关系,“尽管拜登与特朗普不同,但他在对中国重要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您认为应该如何解读,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张业遂表示,2月11日,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通了电话,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高度连续性与稳定性——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张业遂说,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各国历史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我们认为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国家,应该也可以和平共处。

“关键是相互尊重,包括彼此历史文化传统,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尊重不干涉和平解决争端等国际关系准则。”张业遂表示,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脱钩、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两国在气候变化、抗击疫情、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维护地区和平上拥有重要共同利益。

“双方应共同努力以两国元首通话为契机,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发展。这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张业遂说。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作者:朱珉迕 孟群舒 洪俊杰 舒抒 吴頔 王闲乐 顾杰)

审读:谭录岗

读创编辑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