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光明小伙持续三天在河南灾区救援,当地政府寄来了感谢信……

原创读创深圳  2021/07/29 22:38

“在抗洪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赶赴抢险救灾前线,无私无畏,在人力、物力上给我们大力支持,向您致敬!”

7月27日

在辗转郑州、卫辉、新乡等地

参与抗洪抢险救灾三天之后

童颖聪收到了来自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政府

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的感谢信

发动身边资源

搜集两背囊便携救援器材

童颖聪是光明区的一名退役军人,他曾在作战部队服役五年,退役后先后担任光明区凤凰街道民兵连副连长、党支部书记,还是光明区人民武装部首批民兵专业教练员之一。

7月16日河南遭遇强降雨时,童颖聪刚刚结束光明区民兵集训带队训练。从新闻中了解到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受灾严重,急需救援力量,他马上联系到退役的河南籍班长和战友,确认情况属实并且形势可能越来越严峻之后,便立即发动身边资源,并与当地相关部门和组织联系对接,搜集采购到救生衣、救生圈、手套、口罩、应急灯等共两背囊便携救援器材。

童颖聪搜集采购的救生衣、救生圈、手套、口罩、应急灯等便携救援器材等。

一切准备就绪

他在背包里装上一些衣服、靴子、干粮前往机场

“当时我左手拿着5个救生圈,右手拿着5件救生衣,前胸后背都背着背囊,机场的工作人员和乘客得知我将前往河南灾区一线支援后,给予很大帮助和支持,领取登机牌、托运行李、安检都是绿色通道,还有人说要给我报销费用。”童颖聪说,现在想想他仍然很感动,肩负着大家的厚望与期待,更加觉得动力无穷。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三次,直到25日早上6点多才到达郑州。一路童颖聪又遇到两名退役士官。“穿过迷彩服就该干对得起这身衣服的事。”曾同为人民子弟兵的三人于是结伴同行救灾。”

全力参与救灾

40多小时内只睡了两小时

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对接之后

童颖聪与其他救援人员

赶往受灾严重地区

“车子房子全淹了,水浅处没过膝盖,水深处完全不能通行,看到当地人们的生活完全被破坏,我们也很痛心。”童颖聪与队友们迅速投入救援当中,他主要负责橡皮艇和冲锋舟的操作,并被分配担任30人组成的救援队分队长。”

橡皮艇和冲锋舟的操作技能,还是童颖聪在2019年深圳警备区组织的全市防汛抗洪集训中学会的,他在那一次集训中获得了个人考核的第一名。“我会利用所学,在有需要的时候发挥真本领,保障人民的安全!”两年后的今天,童颖聪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时获奖时的誓言。

开冲锋舟、帮忙拖车、

背小孩渡水、带孕妇前往安置点、

照顾中暑昏倒在路边的队友、

搜救坐轮椅的老人……

这几天,童颖聪一点也没有闲着

童颖聪在河南抗洪抢险救灾。

26日凌晨一点多,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他,正准备休息一下,救援群里又发来通知。“刚刚接到一线志愿者打来电话,水还在涨,皮划艇也不行了,需要大量冲锋舟,急!”童颖聪和队友们又振作起来整装待发。“听到电话响就起鸡皮疙瘩,不知道哪里形势又严重了,但我们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新一轮救援行动从凌晨持续到天亮。

在救援中,童颖聪还总结出了经验:他驾驶冲锋舟,一次还可以用绳索拉三条载着被救人员的橡皮艇,大大节省了转移群众的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童颖聪(图片下方)与队友利用救援间隙短暂休息。

一直到26日早上,40多小时内童颖聪断断续续只睡了两个小时,“还有战友两天完全没有休息过。”他说,其实看到灾情严重,大家根本不觉得困,身体实在疲惫了,就在没有积水的路边躺着眯一会儿。三天来,他的脚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已经发白发皱,膝盖被船外机划开了口子,由于和靴子摩擦太多,小腿上一个硬币大小的口子发了炎,手臂、脖子、膝盖和大腿也晒伤了。

整装待发

准备前往下一个灾情严重地区

各地赶来新乡支援的救援队伍逐渐多起来,童颖聪和队友们终于可以轮换着睡上一觉。

童颖聪在路边短暂休息。

27日凌晨,志愿者给他们发了防潮垫和被子,安排他们在一家澡堂休息,条件依然简陋,有的人拿凳子和矿泉水箱拼接起来做床,有的人直接打地铺。童颖聪却思绪复杂,并没有马上睡着。他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自己看电视时就很仰慕解放军,后来自己成为其中一员,退役后依然想为国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次救援行动出动了不少现役部队,民兵、退役军人组成的救援队也是主力,我能参与其中,是种荣幸。”童颖聪后来告诉记者。


27日下午,童颖聪短暂休整,准备去到下一个灾情严重地区。

27日早上六点,补觉四个多小时后,童颖聪和战友们又到达救援现场。经过一天的紧张救援,转移群众的高峰期已经过去,蓝天救援队和部队接管了后续的救援工作,童颖聪在工作群建议部分救援队伍转移到更有需要的地方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当天下午四点多,他在安排的宾馆简单洗漱了一下,吃上了当天的午饭,等待着命令,去往下一个灾情严重地区……

来源:光明新闻

审读:喻方华 蒋祝璇

读创编辑王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