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暗示年内缩表 大宗商品周期股应声大跌

原创读创财经  2021/08/19 15:12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北京时间19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最新会议纪要,暗示今年可能会达到缩减购债规模的门槛,引发了国际大宗商品大跌。业内普遍认为,商品大跌与美联储将缩表和疫情反弹等因素有关,短期周期股将受压。

截至18日收盘,纽约原油期货大跌逾3%,创出三个月新低;伦铜下跌近2%。19日,国内商品期货收盘多数下跌,其中黑色系领跌,铁矿主力合约跌超7%,螺纹、不锈钢、原油、国际铜跌超3%,热卷、塑料、橡胶、苯乙烯、玻璃、沥青、燃油跌超2%。A股有色煤炭钢铁股也走弱。截至收盘,本钢板材大跌6%,美锦能源大跌近7%,中润资源大跌近8%。

在此次会议上,美联储官员投票决定维持短期利率锚定于接近于零的水平,同时对经济增长速度表示乐观。美联储官员们表示,今年可能会达到缩减购债规模的门槛。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正考虑在今年开始减码QE。大多数成员认为在今年减码QE“可能是适宜的”,但其他几人觉得明年减码QE才合理。几名联储官员对准备“相对迅速地”减码QE持审慎态度,另外几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可能都不会减码QE。

尽管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很快缩减购债规模,但至少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美联储仍不会加息。与美联储基准利率挂钩的期货合约价格显示,明年11月加息的可能性约为50%,同年12月加息的可能性为69%。

疫情方面,美国新冠肺炎18日新增确诊病例152724例,新增死亡病例1108例,系4个多月以来首次破千例。

对于商品的大跌,深圳一位期货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商品近期的下跌与市场此前对于经济复苏预期过于乐观有关,而美联储的缩表预期只是下跌的导火索而已。总体来看,由于疫情仍未消散,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难以一蹴而就,部分工业品期货如铜、原油仍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国内方面,大宗商品终端需求难有改善,基本面将继续承压,市场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对于周期股,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指出,“周期股的第一波行情已经完成,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周期股的业绩兑现还不充分,部分投资者对经济可能会进入下行趋势的判断过度悲观,由悲观预期带来的预期差可能会构成周期股第二次买点。”

近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7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0.1%,指数结束之前的三连跌,触底反弹,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显露回暖迹象,不过景气度低迷的现状依然在持续。

数据显示,7月大宗商品库存指数继续上升至101.9%,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进入7月份以来,虽在环保限产的影响下,生产企业开工率下降,商品供应开始下滑,但需求表现不及预期,商品库存压力仍在加大。

审读:谭录岗

读创编辑陈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