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文化广场 2021/11/02 14:17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杜翔翔
目前,《WHY GLASS?至善前行--张毅创作回顾展》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举行。张毅是华人琉璃艺术的先锋者、奠基人、琉璃工房创始人。此次展览,不仅展出张毅的琉璃作品,更有张毅从文学、电影到琉璃艺术的毕生创作精华,包括工作物件、手稿、文件等,让参观者可以近距离了解张毅的一生创作与贡献。
此次展览是在张毅辞世一周年之际,琉璃工房另一位创始人杨惠姗以策展人的身份举办。张毅,19岁即发表小说,被誉为“张爱玲、白先勇之后少见的中国文字风格”。1980年代,他在亚洲电影圈佳作不断,极负盛名。在斩获金马奖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之后,张毅骤然消失。1987年,张毅与杨惠姗一同投入现代琉璃艺术创作,创立琉璃工房。琉璃,强调了他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自我定义与期许,强调了对于悠远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张毅和杨惠姗研究复兴失传的汉代琉璃烧制技法,并且透过国际琉璃艺术大展、在大学成立艺术研究室、建立博物馆等,造就了如今华人世界的现代琉璃艺术产业。美国纽约时报将张毅评论为“亚洲工作室玻璃运动之父”。
本次展览的张毅琉璃创作,包括向自然之美致敬的“太湖石”、跨越挫折后的生命体悟“自在”、让法国百年博物馆惊艳的“焰火禅心”,以及东方水墨新里程碑的“一抹红”等四大系列。张毅强调艺术是生长于文化的土壤中,深谙民族的叙事语言,文学与东方的禅意,是他鲜明的创作个性。其作品曾获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张毅在成立琉璃工房之初,即将创作核心订定为“永远地创造有益人心的作品”。因此,琉璃工房的每件作品,张毅坚持一定要附上他亲笔所写的说明文卡,用有益人心和诗句般的文字,叙述每件作品的故事。这样的模式,由张毅首创,如今被海峡两岸诸多工作室沿用。三十多年来,一万多个日子里,他一字一字写下说明文,总共写了一万多张的说明文卡。本次展览现场即展示了三千张说明文红卡。杨惠姗说,“因为张毅的文字力量,琉璃艺术创作,有了文化与尊严,也是将来,我们这个世代的历史与文化。”
文学,电影,琉璃艺术,多样角色的张毅毕生有着不同领域的创作。然而,始终不变的是他的文化使命。本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三月。
审读:谭录岗
读创编辑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