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深圳 2021/11/25 18:45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罗凯燕/文 钟华登/图
2021年11月23日——25日,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下简称“中国慈展会”)以全面线上办展的形式举行。其中,备受关注的国际公益主题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24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专题研讨等形式,立足全球视野,共议乡村振兴时代命题。
优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关键
国际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Scott D Rozelle)在会议发言中提出,中国在全部消除贫穷后,低收入群体会是新的关注点,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包括健康、教育和全面发展水平。其中,提升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在幼儿时期激发他们学习的活力很重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芮心月(Cynthia McCaffrey)表示,聚焦乡村发展的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她建议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要聚焦投资能产生持久影响的领域。例如,为乡村儿童,尤其是弱势儿童供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卫生设施,加强乡村地区社会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对儿童0-3岁的发展时期,以及青少年时期的投资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体现。”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宝丰燕宝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党彦宝在线上参与演讲,他表示,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公益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更要发挥作用。他提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加大对落后地区尤其乡村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
“我们希望能够学习中国的帮扶经验,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加坡佳通集团副主席、有一德(United in Diversity)基金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主席林美金以视频方式参会。她提出,教育是提升思维模式的关键所在,变革教育、金融体系以及科技,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UID基金会努力促进跨界交流和合作,和清华大学的支持合作关系超过了25年。UID还将创立麻省理工学院IDS亚太中心、U学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等,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互联网公益为乡村振兴提质增速
近年来,腾讯在公益领域搭建了一系列的共创平台,协同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在国际公益主题研讨会上,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分享了腾讯公益平台的创新实践。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腾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会力量,让更多网民参与灾后重建,同时业更多的认识了乡村。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已有30多个省份,16283个村社加入“为村”平台,将党务、村务、事务、商务链接通路,打造百万人口参与的数字乡村平台。目前,腾讯基金会已将行动升级,开展立体构建乡村振兴体系,聚力助农新实践,“助力第三次分配数字化基建”,提供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彭锋提出了“以互联网公益慈善为乡村振兴添‘智’提‘质’”观点。他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的关键一环。建议通过整合资源,多元宣传,紧盯教育,打造一批数字乡村领域组织型人才和领军人才等方式,激发建设内生动力。
社会力量参与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是我国的特色与优势之一。无论是过去的脱贫攻坚阶段,还是如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社会力量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拾遗补阙作用。
在“社会力量与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中,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在现场分享了友成基金会在贵州雷山县龙塘村、贵州雷山县等地的乡村振兴成果,认为乡村振兴不只是农业产业的振兴,而是可以将工业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如开展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乡村医生在线培训项目,“中国公益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社会参与、更创新的参与模式,大家联合起来干。”
多年来,碧桂园从单个项目的帮扶到16省57县,已成功助力49万人脱贫,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劲荣分享了碧桂园在英德鱼咀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乡村振兴案例,提出要以市场化手段运营社会企业,打造以市场化模式助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在商业活动中履行社会责任,把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链接至公益与乡村振兴,所得盈利返至公益和乡村振兴事业,形成良性循环。
公益组织在乡村振兴中作用举足轻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杨团提出,社会组织要与村集体、个体联合起来,激发地方活力。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办公室副主任郑开耀表示,乡村振兴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对工作的感受和评价。
国际协同合作 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国迈向2030远景目标的重要战略,也是重要的全球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国际援助和国际发展兴起以来,全球范围内大量公益慈善组织投身乡村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乡村发展经验。在专题研讨中,10位嘉宾围绕“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与国际合作”主题展开分享。
“农村发展问题远非靠中国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这需要国际社会协同合作。”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乔治•佐戈普鲁斯(Georgios Tzogopoulos)以视频方式参会。他提出,实现农村发展的国际合作,关键在于四点:提高生产力,建立复原力,把农村发展、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并确保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在未来不会继续加大。要想实现这四个目标,关键是用好智能化农业和新的技术,不仅让农民们在困难的时候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能提供新的方案。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慈善事制度体系等角度,阐述了国际社会协同合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九届会议逾 300 位嘉宾分享交流
国际公益主题研讨会是由中国慈展会打造的品牌会议,旨在搭建国际公益交流对话平台,立足全球视野,海纳国内外高端智慧,共话国际公益慈善发展的交流与合作。
迄今为止,国际公益主题研讨会已举办九届,议题覆盖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国际公益等多元主题领域,邀约专家学者、企业家、行业领袖、扎根在公益一线的亲历者、媒体人、青年新生代、国际友人逾 300 位嘉宾分享交流,实现了会议研讨的 “跨界、创新、未来、实践” 品牌理念。
审读:孙世建
读创编辑任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