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深圳 2022/03/26 19:17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赖晓玲
近日,在深圳市红十字会和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市眼库)的共同推动下,双方签署了《角膜捐献工作协议》,深圳市眼库“志愿捐献角膜登记接受站”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正式挂牌成立。
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张国明介绍,“志愿捐献角膜登记接受站”将负责深圳全市的角膜捐献宣传动员、报名登记、协调见证、缅怀纪念、关爱慰问等工作。张国明告诉记者,早在1999年,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深圳第一例身后无偿角膜捐献开始,距今已有20余年。这些年来,深圳市眼科医院经红十字会协调接收公民身后角膜捐献材料近900例,目前有1626例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
2021年,“深圳市眼库”正式落户“深圳市眼科医院”,服务区域涵盖全深圳市。眼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设置,从事公民逝世后捐献角膜的获取转运、保存处理、质量控制和启动分配的组织或机构。深圳市眼库按照统一获取、统一分配的原则管理。深圳市眼科医院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具备开展角膜移植的三级甲等公立眼科专科医院。为避免角膜浪费,深圳市眼库在紧急情况下,与广东省眼库开展共济互助。
据了解,我国角膜病盲患者约有400万人,但每年能接受角膜移植复明的人还不到1万人。大部分角膜盲患者都需要供体角膜进行手术复明。因为缺乏角膜来源,患者错过手术治疗最佳窗口期,严重者面临眼球摘除而终生失明。
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疗方法。深圳市眼库主任郭萍介绍,深圳市每年接受的角膜捐献供体大概有七八十例,其中,应用到深圳市眼科医院的捐献的角膜供体大概有五六十例。郭萍说,这五六十例捐献的角膜供体大概可以开展100台左右角膜移植手术。
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张国明说,深圳市眼库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它将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眼库的职能的同时也积极做好公益宣传工作,让深圳市民理解身后角膜捐献的意义并积极参与进来,为更多的眼疾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读创新闻+
89岁老人身后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留下生命“最后的馈赠”
2022年2月8日,89岁的宋云芳女士与世长辞。值得敬佩的是,她用特殊的方式,给她热爱的世界留下了最后的馈赠——她把眼角膜和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教育与临床研究。宋云芳女士用她的大爱,延续着对生活的美好和热爱!
宋云芳女士出生于革命家庭,从小跟着父母投身革命,从小耳濡目染父母为了革命而赴汤蹈火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养成了她从小自立自强、乐观坚强的性格,她在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宋云芳女士生前一直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她一生辗转多地,无论是求学还是在地方工作,她总是严于利己,克己奉公,吃苦在先,享乐在后,曾经获得许多荣誉仍谦虚低调,从不轻易在人前张扬。
退休之后,宋云芳女士就有捐赠眼角膜、遗体的愿望。早在2016年5月15日,她就与深圳市红十字会签订了眼角膜、遗体捐献志愿书。她在病重入院弥留之际,还一再叮嘱家人,一定要尊重她的遗愿捐献出眼角膜和遗体。留下生命的“最后的馈赠”,为她的一生划个圆满的句号。
宋云芳的女儿宋女士介绍,“深圳市眼科医院与深圳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母亲的心愿得偿,用这种方式把她曾用力爱过、努力过的世界延续下来”。宋云芳的女儿宋女士说,“在我的心目中,妈妈从没有离开,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活着。一个新生命的绽放,亦有来自其他生命的传承和奉献,而新生命将带着博爱一起迎接又一个春日的到来!”
审读:谭录岗
读创编辑陈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