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园区行)·园区扫描 | 全至科技创新园 23层“摩天工厂”就是一条产业链

原创读创深圳  2022/07/21 08:10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李吉莹 叶志卫 吴素红 陈震霖 李丹

生产物料乘坐货梯直达高层厂房,厂房内机器轰鸣作响,产线工人在调试设备……在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全至科技创新园,调研采访人员看到,园内简约现代的科创大厦实为“工业上楼”的成功实践样板——以“产办合一”复合双高标准,打造成“工业上楼+生产研发融合无边界+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园区。

记者在一楼看到,宽阔的卸货平台,货车的卸货区旁边就是专用货梯,可承重2-3吨,大型设备可以直上直下,生产物料进出便利。采访期间,不断有工作人员拉着生产物料进入货梯,该厂房大楼有6台货梯,8台客梯,楼层的承重、走廊宽度、柱距等,都是根据工业生产的需求而设计。

全至科技创新园产业服务中心经理陈炯康介绍说,该园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设有生产研发、总部办公、产业配套、生活配套等功能区,其中包括1栋23层高标准厂房、3栋5层高研发办公楼、1栋人才公寓、1栋综合配套楼。

在15楼的科升智能(深圳)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产品全自动贴覆盖膜机正在进行撕膜操作。科升智能总经理宋学雷介绍,“公司入驻全至科技创新园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园区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在这里可以找到上下游合作的企业。其次,‘工业上楼’的模式满足了机器荷载的需求,重型设备可以直接上下楼,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再者,园区硬件条件较好,相关产业配套比较齐全。”

作为全市的工业大区、产业大区,宝安区积极破解空间难题,探索“工业上楼”宝安经验。全至科技创新园顺应深圳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沙井“工业立街”战略和优势产业基础,提出“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产业定位,打造成面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型产业载体、孵化加速器,并成功实践深圳“工业上楼”新模式。

今年4月,宝安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出台《宝安区“改工类”城市更新项目建筑设计审查及规划验收内部工作指引》,鼓励打造大平层、大开间、高荷载的高标准厂房空间,对“工业上楼”政策进一步进行补充完善。《指引》实施后,宝安区已有37个社会投资项目实践“工业上楼”。

陈炯康介绍说,当前,全至科技创新园专注服务创新工业、智能制造、实体经济,打造创新型智能科技产业生态圈,成为“工业上楼+生产研发融合无边界+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园区。对于入园企业来说,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也为其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整个园区很多企业都是做设备的,有很多共同的供应商,这降低了成本。此外,客户采购供应链条相关设备的方便性有极大提升,客户不用跑很多地方,只要来到这个园区,许多不同工序的自动化设备都可以买齐。”宋学雷说。他的这番话是园区产业集聚的最佳证明。

审读:谭录岗

读创编辑刘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