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客文化宣布建成全球第一条创意流水线

原创读创文化广场2022/08/30 20:02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

8月29日,全球第一条创意流水线在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幕。

读客文化,这家创立仅13年的出版公司,是如何迅速崛起,成长为出版行业凤毛麟角的上市公司,市值更是在民营图书策划与发行品牌中位列第一?据介绍,读客文化崛起的秘密,来自于读客文化致力于打造的“出版工业化”。全球第一条创意流水线正式落成,则被视为“出版工业化”下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

在公众印象里,创意是一种高度依赖个人才华和经验的工作,但读客文化却始终强调“创意工业化”,即把创意实现批量化生产。实际上,读客文化董事长华楠自2002年和兄弟华杉创立广告公司“华与华”开始,就已经在思考“用方法做创意”这件事。秉承这种理念,华楠于2009年创立了读客文化,并使其成为中国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畅销书出版机构。2021年读客文化正式上市。

据介绍,在读客方法里,最重要的口诀,就是“十六字咒”,即文化母体、购买理由、超级符号、货架思维这16个字。读客文化成立以来,从其第一本百万级畅销书《藏地密码》开始,到今年读客文化对莫言作品《生死疲劳》的重新研发营销,读客文化都坚持着创意的批量化生产。“哪怕重新再研发一次《藏地密码》,或是读客的任何一本畅销书,我们依然会做得一模一样。”读客文化的工作人员自信地说。

当天的揭幕仪式上,华楠在演讲中表示,自己从经营公司开始一直非常羡慕亨利·福特的工作。亨利·福特不仅是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也是工业“流水线”的发明者。他把整个汽车制造的所有流程和动作全部拆解,每个零件就是一个步骤,在流水线上按顺序完成。“他真正解放了机械的力量,通过机械的方式放大了人的力量,一个第一天上班的汽车工人只要一上午的培训,就可以从事汽车制造中的某一个环节”,华楠说,“这使得人人都可以造汽车。”

▲读客文化董事长华楠

在华楠看来,如今的创意行业很像流水线公开前的汽车业。每个创意都需要现想现做,质量不固定,收获的结果也要碰运气。效率低不说,还不可复制。这也是读客文化曾经面临的问题。在公司创立之初,华楠会参与公司每本书的研发,对每本书进行方法指导。但随着品种数量的日渐增加,经营规模的日渐扩大,在没有完成流水线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就放开了产品的终审权,导致公司的品效出现了下滑。因此自2017年开始,读客文化开始了新的探索,对创意工业化进一步完善,形成创意流水线。这种流水线,让创意成为可控的,生产成为可控的,出品成为可控的,回款成为可控的,希望“让未来10年的出品和营收都在计划之中”。

华楠认为,人不可能一辈子做创意,终究要成为管理创意的人,而他唯一管的就是流水线。那么,这条流水线具体如何形成、如何操作的?据了解,读客文化把创意产品变成工业品,建立了生产流程、生产标准、验收标准,同时使其可重复、可复制。在此基础上,读客文化进一步提出,实现创意企业的工业化。从一头输入版权,从另一头得到产品,把创意方法去个人化、固化、可视化、可重复、可复制,直接用“编号”做出了一套真正的流水线。

在华楠看来,工业化是所有行业的共趋,只有创意产业没有工业化,所以它一定是创意产业的未来。

审读:谭录岗

读创编辑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