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文化广场2023/03/19 15:54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以“流动华人的流动视界”为主题的“第五届全球华人艺术展学术论坛”3月18日在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以全球华⼈的流动为线索,邀请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段颖,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胡斌,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教授连冕,《画刊》杂志主编、副编审孟尧,文化学者、近现代史研究者沈迦,《美术》杂志副主编、编审盛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涛,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香港大湾区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爱阳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分享。
△嘉宾合影
“全球华⼈艺术展”是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发起并组织策划的、以海外代表性艺术家为主要对象的系列展览研究项⽬,第⼀、⼆届先后由国侨办联合原⽂化部、天津市⼈⺠政府在北京⺠族⽂化宫、天津市美术馆举办。2020年开始,由中央统战部下属何⾹凝美术馆主办并作为常设项⽬在美术馆展出。在作品展出的同时,主办方希望举办多学科参与的学术论坛等相关活动,深⼊讨论从华⼈华侨展开的相关问题。
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程斌介绍,2020年的“离散与汇聚”第三届全球华人艺术展,2021年的“在工作,艺术实践中的女性”第四届全球华人艺术展和2022年的“穿过冻土、荒漠和冰川”第五届全球华人艺术展。三届艺术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主题切入,将目光聚集全球各地华人艺术家这一群体上,尝试直接客观记录下其所面临的问题,机遇和生存状况。展览围绕东西融合,身份认同,文化寻根等主题,以及他们的创作状态,对华人艺术家的成长,群体现象等综合背景,进入深入的研究。呈现出随着人的流动、交往所带来的世界范围内华人的艺术历史和现实生态。
△研讨会现场
个体的迁徙路线与定居选择既与个⼈的⽣活和价值诉求有关,也受社会与⾃然条件变动以及特定⼈群、族群在漫⻓的历史变迁中形成的某种历史惯性有关,这两者形成了以⼈的流动为特征的全球景观。因为⼈的流动带来的不同层级的世界之间的关联,从直接的身体体验到视觉交互逐渐改变着“我们”与“他者”的相互认识,反过来也塑造着彼此的世界观。
在讨论全球分布最⼴的华⼈时,20世纪以来的海外移⺠固然重要,但是由于主体⼈⼝、⽂化构成的某种稳定性,⼈的走出与归来,对内在移⺠与海外移⺠构成了⼀个个⽆法截然切分的圈层⽣态。以第五届全球华人艺术展为契机,主办方邀请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视觉与语⾔变化、感官体验等不同角度以主题演讲的形式从历史中开启以华⼈流动为线索的不同话题。
△上午圆桌讨论
当天上午的论坛特邀《画刊》杂志主编、副编审孟尧担任嘉宾主持。
胡斌教授以《董希文与印度支那美术学院及中、越、法美术网络》为题,借由考察董希文1939年赴越南印度支那美术学院学习的经历,分析了当时越南美术办学的具体情形,以及它作为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汇的一个支点,连接起中、越、法多国交互的美术网络。这种处在特殊阶段的基于东西方艺术互动的“越南”样式给予中国现代艺术的“本土化”探索以某种参照,丰富了我们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进程的认知维度。
盛葳副主编以《女神的桂冠:唐一禾、鲁本斯与胜利寓言》为演讲主题,以丰富的图文考证,解读唐一禾创作于1942年的油画作品《胜利与和平》背后“胜利女神加冕”这一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神话套式和绘画模版,分析了唐一禾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进行创作的动机,以及艺术史中题材、体裁的性质与层次区别,以及在传播中发生的变化。
连冕教授以厚重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全面展示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先驱郑可先生的艺术与人生经历,通过勾勒被“遗忘”的“郑可”形象描述了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早期发展的重要线索。郑可先生与何香凝先生、廖承志先生母子之间的特殊关系,提示了全球华人关联中乡情、乡谊的特殊作用,也为本馆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新思路。
在圆桌讨论环节,孟尧与胡斌、盛葳、连冕三位嘉宾围绕美术概念下的艺术创作线索、从造物的传播理念走向设计和美术融合的线索两个方向开展了讨论。
△下午圆桌讨论
下午的论坛由何香凝美术馆宣传公教部副主任骆思颖主持。
段颖教授以《全球流动:迁徙、寓居与华人认同》为题,通过对泰国华人的田野调查,深入分析了华人的迁徙史以及它背后的原因。他认为,随着华人的迁徙和寓居的过程越来越丰富,“华人”很难用一个非此即彼的方法判断“我”是谁,可能在不同的层次理解或者是呈现关于自我认同。
苏涛教授从“南下影人”与香港电影的关系入手,对1940年代中后期汇集到香港的上海影人的现象进行分析,这群在“历史夹缝中的离散群体”参与推动了战后香港的发展变革,直接塑造了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香港电影的面貌,表现出“文化民族主义”的特色,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意义非常重要的转折,并持续影响着进行中的中国电影实践。
半导体投资人王爱阳先生从历史、分工、模式与技术变革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华人的特殊作用。在信息社会与全球化转向的背景下,华人内在的关联或许可以为目前众所周知的芯片问题提供一个新方向。
沈迦先生通过追溯享誉国际的中国艺术收藏家翁万戈的家世,生动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家族在大变革之际的道路选择的偶然与必然,追问在流动世界中艺术与人的重新定位问题。
在圆桌讨论中,几位嘉宾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新世界环境下华人在资源、信息、观念链接中的不可替代性,对论坛关键词“流动”进行了再次回应。
审读:喻方华
读创编辑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