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高血压,学会科学减“压”!医生:年轻人也有患高血压的风险

原创读创深圳2023/05/17 13:47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马晓群

2023年5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为“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2.7亿,每5个人中至少有1个高血压患者。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中风(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往往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姚灿坤医生提示,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如果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肾衰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早期筛查血压、早期规范化管理血压非常重要。

姚灿坤医生提示,高血压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多种危险因素叠加作用而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有患高血压的风险,年轻人同样也有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高盐饮食、高血糖、高血脂、嗜酒酗酒、情绪紧张、压力过大、肥胖以及缺少运动等都是造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细节上注意,最大限度防治高血压呢?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坚持每天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晚都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正常者建议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情绪不稳也是导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据统计,将近有5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较轻。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其实更危险,如果不及时通过药物干预降压,导致身体真正出现明显症状,高血压可引发脑梗、脑溢血、心衰、肾衰竭、高血压眼病等疾病。如果已经确诊了高血压,即使是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同样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规范地使用降压,尽早把血压控制到较合理的水平。早发现早干预,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有的人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因为担心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耐药性”,不愿意服用降压药。事实上,服用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姚灿坤医生说,降压药不是抗生素,血压控制得越早,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心、脑、肾等器官的长期损害。

高血压患者必须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不能擅自停药、更改药量。如果规律监测后发现自己的血压保持稳定,需要咨询医生后,遵医嘱决定是否更改药量。

高血压患者如果服用降压药后有不适感,必须及时联系医生。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切勿“自作主张”,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医嘱,定期复查,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用药调整。

审读:谭录岗

读创编辑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