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文化广场2023/06/15 18:42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玉
近日,首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颁奖典礼在重庆移通学院举行。数百位来自科幻领域的知名作家、译者、学者、文学出版与文化传播领域从业者出席此次活动。备受瞩目的首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高峰论坛上嘉宾对“职业科幻作家养成指南”“智能时代的科幻译者”“充满可能性的科幻教育”“如何挖掘本土科幻气质”四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如何挖掘本土科幻气质”论坛由重庆科普作协副理事长、重庆作协科幻创委会副主任罗琳主持,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李广益,重庆出版集团卡通分社社长、总编辑邹禾,重庆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卡通分社副总编辑唐弋淄,重庆作协科幻创委会副主任、科幻作家碎石,海星创造创始人、资深科幻编辑、出版人说书人作为嘉宾出席了论坛。重庆在网络上经常被贴上赛博朋克、科幻的标签,如何挖掘重庆的科幻气质成为讨论的焦点。
李广益表示,如果你看过重庆的老照片,会发现这座城市原本并不科幻。重庆的科幻不是自然生产的,而是工业文明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想要发掘重庆科幻、探索重庆未来,要深入重工业、制造业这些真正造就现代重庆的产业。主持人罗琳提出,“现在所有城市进了地铁都一样,又要怎么去体现城市科技特色,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对此李广益回答道,重庆的地域环境导致它在工业、技术维度上的特色跟其他地方很不一样,比如说重庆也叫桥都,因为重庆的地形注定了要修很多的桥,由此产生的技术造物和文化形态就是重庆特有的工业文化的展现。
邹禾则对重庆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重庆除了江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诡谲”的文化。巴国文化,山水密林,以及那些并不开阔的建筑都给人诡谲之感,包括重庆的神话传说故事,除了《大禹治水》还有《一双绣花鞋》,以及罗琳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重庆迷城》都有这种感觉。而这样的文化,需要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更好地呈现。
唐弋淄最近正在做一本以重庆为背景的科幻小说合集《幻重庆》,该书由十一位在重庆生活工作的作者写作,辅以相关科幻摄影作品,从视觉、文字上共同展现重庆的科幻特色。她谈道,重庆的自然地理条件本来就很科幻,依山环水,8D立体。包括喀斯特地貌\武陵山大裂谷、金佛山、北碚的温泉,这些都非常有特色。另外在考古方面也很值得挖掘,比如渝东南地区发掘的大溪文化遗产,还有云阳恐龙化石群等。
碎石对挖掘本土科幻持非常支持的态度,他认为科幻不是科学一比一的复刻,而是叠加了人文主义的、历史的、地域性等各种元素,才成为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每一个不同地域的人都具有挖掘自己文化的潜质。碎石老师表示,越纯粹的人文,才是越好看的故事;越是地域的,越是世界的。
说书人的观点则完全相反,认为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本土文化与科幻的关系,是如何在旧瓶子里装入新酒,而不是新瓶装旧酒。火星上没有重庆老火锅,但如何带上火锅去火星就会是更有趣的科幻点子。
审读:喻方华
读创编辑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