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文化广场2023/06/13 14:27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玉
近日,首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颁奖典礼在重庆移通学院举行。数百位来自科幻领域的知名作家、译者、学者、文学出版与文化传播领域从业者出席此次活动。备受瞩目的首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高峰论坛上嘉宾对“职业科幻作家养成指南”“智能时代的科幻译者”“充满可能性的科幻教育”“如何挖掘本土科幻气质”四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智能时代的科幻译者”由重庆移通学院钓鱼城科幻学院教师、科幻译者李懿主持,博峰文化(北京)有限公司CEO赵锋,科幻译者丁丁虫,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三丰,科幻作家、译者宝树,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波兰语译者毛蕊,重庆出版集团卡通分社图书编辑魏映雪作为嘉宾。嘉宾们的观点碰撞激烈,他们有的认为AI有利于译者提高工作效率,但AI亦有其局限性,翻译中占比10%的文化精华部分无法翻译出来;有的认为AI将不断学习,超越人类;亦有嘉宾对学生依赖于AI将弱化他们的学习能力表示出担忧;还有嘉宾提出AI时代到底还需要学外语吗?
博峰文化(北京)有限公司CEO赵锋:
AI是学霸,将成为顶尖的译者
“前不久我公司尝试完全用AI在无干预的情况下做出一本图文结合的传统文化类书籍,从文字到图片仅仅用了20多天,但是如果作家画家同等水平做出来这本书则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AI的震撼之处不言而喻。
我想文学翻译亦是如此,它会最大程度的节约我们的翻译时间以及成本。从某种程度上也在提高翻译的平均水平。虽然现在AI的工作仍然需要人为的后期处理及高级加工,但是人工翻译出来的文字,也不是一次成型的,道理相同。从长远看AI的学习能力是人类的1000倍以上,能够自主编程自我完善自我学习。我们要把它当成一个人来看,而且是一个学霸来看,所以它将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必将成为一个顶尖的译者,而且它也将会有意识。”
科幻评论家、译者丁丁虫:
翻译将成为更精细的、艺术化的高端行业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翻译行业的冲击是无可避免的,对于大众的翻译需求,人工智能已经或者即将可以满足其中的90%,但剩下的10%,也就是更精细的、更加艺术化的翻译需求,目前来看还需要人类去完成。未来这10%是否也会被AI取代,我认为暂时还不可能。所以对于未来的翻译行业来说,可能就会演变成为满足这10%需求的高端行业。另一方面,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即使对于译者来说,人工智能也有利于提高翻译效率,值得我们去促进和迎接它的发展。”
科幻作家、译者宝树:
AI还无法翻译莎士比亚、柏拉图书中深刻部分
“人工智能能够翻译许多常用的文本,翻的译本的大致意思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一些比较高端的文学、学术文本,比如莎士比亚、柏拉图的书,比较深刻的部分就翻译不出来,这些书译本很多,新的译本就更要精益求精,这就反映译者本身的文学水平和学术观点,对译者本身的要求比较高,体现了好的译者存在的意义。人工智能并不能真正理解一些文本深刻内涵,需要翻译者对他进行调整、修正。以往译者花一两个月翻一本书,现在借助人工智能两个月可以翻译十本书,工作效率就更高,会让新译本更快地出现。”
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三峰:
AI翻译可以打破语言藩篱,重建巴比伦塔,促进文化交流
“我提出未来翻译的两个90:10定律。一个是百分之九十的场景和文本,只需要AI来翻译就够了,不需要人工的介入,因为AI足够传达准确信息,不值得也没必要花费人力提升。但还是会有10%的文本,比如说宝树老师提到的经典哲学和文学著作,需要人类译者的介入。经典作品需要人类译者高度地思考、判断、选择能力。第二个,哪怕是需要人工介入的翻译项目,可能90%的翻译工作可以交AI,人类完成剩下的10%,比如精校调整、艺术处理,甚至可以用以表达译者的思想和学术观点。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这10%的工作所需要的人类智慧含量非常高,可能只有高端的人类译者才有能力做。
因此总结来看,在并不会太遥远的将来,人类译者也许会成一种成为以智慧和学识解决10%值得人工翻译的作品的最后10%AI无法处理的问题的‘艺术家’。而这类艺术家就具有奢侈品的属性,我们开玩笑说,未来人工翻译也许会申遗,人类译者会评级成为国际、国家级、省级的‘翻译艺术大师’。
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是,ChatGPT的使用会影响学生语言能力(包括母语和外语)的学习和发展。因为在真实课堂上学生已经在这么做了,下一代语言能力的整体弱化也许会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趋势。这样推想的话,培养下一代人类‘翻译艺术家’的难度也上升了。
从译者角度出发,AI确实给他们带来了悲观的命运。但从人类文明整体角度看,AI翻译可以打破语言藩篱,重建巴比伦塔,极大促进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进步绝对是重大利好。”
重庆出版集团卡通分社图书编辑魏映雪:
AI永远无法完成诗歌这种体裁的精炼转化
语言是认知世界的方式。智能时代的到来,是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不仅大大增加了翻译的效率,很多曾经的译者无法理解的信息所导致的问题也解决了。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对译者的要求会更高,不仅要完成其他几位老师说的10%,还要会教育机器,构建不同语料库以完成更多的需求。人类性灵的部分是机器无可替代的。比如在机器未经输入的情况下,可能永远无法完成诗歌这种体裁的精炼转化,还要保持其中的巨大信息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波兰语译者毛蕊:
希望更多的人去享受阅读和文学的乐趣
“AI是对翻译和译者的挑战与影响这个话题对我来说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因为我不仅是一位译者,我也是一位高校外语教师,我同样也思考AI对语言学习、外语教学、文学欣赏的影响。AI的高速与高效,我们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在语言学习、文学翻译、科幻翻译中或者更开阔一些的说,人生这条路也许并不是只要走得快就一定走得好。我们在翻译阅读的过程中会去积累自己的情感、和作者对话、和自己对话。也许随着AI的发展翻译会成为奢侈品,但是奢侈品似乎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不管怎么样,希望阅读和文学不要成为奢侈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享受阅读和文学的乐趣。”
审读:谭录岗
读创编辑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