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大湾区2023/11/12 09:23
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张莹
11月11日上午,中山大学在99周年校庆前夕,为因疫情原因未能线下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2020届毕业生,补办专场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来自五湖四海的4100余名中大学子荣归母校,与师长挚友相聚再会,聆听母校教诲。
校长寄语:认识、适应、把握时代之变
校长高松。
典礼仪式上,高松校长在致辞中亲切嘱咐道,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冲击、地缘政治与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大家要学会面对和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他勉励同学们:第一,要认识时代之变,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提振心气。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要辩证理性地看待,学会在危机中发掘和创造潜藏的机遇,看到重塑或完善自我的可能。
第二,适应时代之变,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增强勇气,迎难而上,笃定前行。但凡从事有价值的科研和有意义的工作,都会遇到很多新挑战,要用内心的责任感激发出攻坚克难的勇气。
第三,把握时代之变,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升能力,战胜困难,创造未来。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时代,大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具备卓越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创造性人才,让自己能够有意义地生活,创造性地工作,持续性地成长,更好地应对来自现实和未来世界的各种挑战。
三年等待终相聚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山大学2020届毕业生未能拥有一场线下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开校园。学校郑重承诺,一定会为2020届毕业生补办专场典礼仪式。
毕业三年,2020届毕业生奔跑在各自的赛道上,其中的杰出代表回到母校,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表示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我,担当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任,做到无愧于国家的培养,无愧于中大的培养。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届硕士毕业生黄思薇,从广西西部大山考出来,原打算毕业后留在广州成为一名记者。但当听闻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遭遇山洪不幸殉职,研二的她深受触动,“在进一步了解黄文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做的工作后,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开始有所动摇。”黄文秀的家乡,也是黄思薇的家乡,深思熟虑后黄思薇选择考取广西选调生,回到了家乡百色市工作,并被选派到百坭村工作。两年驻村时光,她将全村11个屯495户农户都走了一遍,重点走访了197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和群众一起生活、劳动,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在基层成长为一个脚下有泥水、肚里有墨水、心中有清水、眼里有泪水的青年。
中山医学院2020届本科生林彦,从小梦想“成为一个好医生”,如今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优生优培计划”直博研究生,师从泌尿肿瘤专科学科带头人林天歆教授。
1992届中山医学院博士毕业生王宁利教授,现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于2014年入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曾在中山大学度过13年美好的求学和工作时光,并在此确定了未来为之奋斗几十年的科研方向。“我一直以自己是一名中大人为荣,始终不忘母校教诲”,中大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每一个中大人的血液中,沉淀在骨子里,无论身处何方,每一名中大学子永远是“中大人”。
中大为学子精心准备的“校友礼包”。
读创编辑王昉
版权声明
读创客户端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修改相关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要转载本客户端作品,或有商务合作需求,请发邮件至:duchuangapp2016@163.com,有专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