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创深圳2023/11/14 23:12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欣怡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留仙洞文化园的深圳中医文献馆,其馆藏品从明清时期至上世纪80年代不等。其中,不乏馆藏的孤本,极具学术价值,十分珍贵。
馆内展示的未刊手稿《三元集》和《方集录》中,有“中优选及登医仕路”“八内侍及六宫侍脉”等字样,这些手稿被认为是御医的真迹。
在历史上,中医对朝鲜、日本等国的影响十分深远,文献馆内也收藏了部分海外中医古籍。
深圳中医文献馆
“深圳中医文献馆内展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还有三个冷藏集装箱在保管各类中医文献,总重量有数十吨。”馆长徐公振介绍称,选择在集装箱保存,是因为集装箱可定期制冷,避免了虫卵和细菌的滋生,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和避光性,可以有效地保护古籍文献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破坏。
中医古籍文献虽然价值非凡,却因受限于线下场地,无法直接呈现在大众面前。然而,徐公振并未就此放弃,他尝试采用技术赋能,将中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形成了“互联网+古籍文献”的创新模式。近日,授道中医内容平台(www.shoudaozhongyi.com)上线,其丰富的中医药文献资源库也正式向公众开放。
收集近百万册
抢救性保护民间中医药文化
徐公振的家乡是山东东阿县,那里盛产草药,他从小就学会了辨认部分草药,采来补贴家用。徐公振还记得在他年幼时,一次在田间嬉戏时不慎被割伤,他的母亲便从身边掐取了一种带刺的野草,将其揉出汁液,轻涂于他的伤口之上。神奇的是,伤口竟然很快止住了血,后续伤口愈合的效果也很好。后经多方查证,他才知道这种草的学名叫小蓟,是一味止血药。身边看似平常的杂草却有如此神奇的功效,自此,徐公振便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能够认识更多的中草药,徐公振曾前往书店购买了一本中药材图谱。他回忆道:“这本书成为我接触和了解中医药的起点,也是我珍藏至今的一本重要书籍。”这本书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他走上了中医药的学习和研究之路。
“一本医书往往承载着老中医毕生经验的总结,如果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老中医的经验将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徐公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不了解,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都被当成废纸扔掉,特别是一些老中医的手稿或处方笺,一旦遗失就再也无法研究其经验方法。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保护和研究中医药古籍文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知名中医的医案手稿
数十年来,徐公振凭借对中医药的热爱与不懈追求,收集了近百万册(件)不同时期的中医文献。徐公振告诉记者,最初收藏中医药文献只是出于兴趣爱好,但随着对中医药的了解逐渐深入,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与使命,让他排除万难,也要继续保护甚至是抢救各类中医药文献。
开设展馆
活化古籍文献背后的价值
除了致力于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收藏,徐公振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学习中医药的过程中,拍摄了数十万张民间药用原生植物的不同形态图片。这些高质量的图片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用于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等。
徐公振发现自己日积月累拍摄的照片,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那他收藏的凝聚了无数老中医和学者经验的古籍文献,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为了能更好发挥古籍文献的价值,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徐公振精选出部分藏品,在南山区留仙洞文化园开设了线下的深圳中医文献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深圳中医文献馆
徐公振表示:“我开设中医文献馆,一方面是希望让更多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也希望为中医爱好者们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创新的方式,让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科技赋能
让古籍文献“活”起来
线下场馆的展示虽然能够为大众提供近距离体验和学习中医药文化的机会,但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行业应用迅速崛起,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徐公振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文献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流派以及各个领域的中医药知识,部分古籍内容庞杂繁多,部分手稿已经难以辨认。为了更好挖掘和整理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源,自2016年起,授道中医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对这些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对古籍进行修缮、对模糊字迹进行辨认、对内容进行解读和分类等。经过不屑努力,授道中医内容平台于近日正式上线。
经过仔细整理,这些文献从属性上被分类为中医文献库、中医医案库、中医献方库、中医人名库等多个版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直接游览感兴趣的版块。无论是想要了解某种病症的治疗方法,还是想要了解某种药材的疗效和用法,都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此外,授道中医内容平台还提供了清晰易用的界面,以及强大的查询功能。用户可通过平台的查询功能,轻松浏览和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不仅激发用户深入了解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兴趣,还能为专业的中医药研究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术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的查询功能已实现模糊查询。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属于西医疾病名词,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中常被记录为“消渴”,具体还会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情况。而在授道中医内容平台,当你模糊搜索“糖尿病”时,平台会自动显示包含“消渴”“上消”“中消”“下消”在内的所有古籍文献,以供参考。
“平台的上线,让许多古籍孤本、名家手稿有机会与公众见面,将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徐公振表示,目前,授道中医内容平台收录的中医药文献还不到收藏总量的十分之一。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仍在进行,平台内容也将持续上新。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2022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为优质丰富,传播体系趋于健全,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海外传播更为广泛。
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夯实中医药文化基础,需要与现代化和产业化相结合。授道中医探索出的“线下+线上”“互联网+古籍文献”的创新模式,不仅保留了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同时也结合了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让中医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推广,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读创编辑李红
版权声明
读创客户端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修改相关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要转载本客户端作品,或有商务合作需求,请发邮件至:duchuangapp2016@163.com,有专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