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毕业生设计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原创读创文化广场2024/05/22 13:04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5月20日,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服装系2024届毕业生服装设计作品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服装系25名本硕毕业生88套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在北京751园区第一车间成功发布!这也是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服装系建系30周年,首次以高水平成果进京展演。活动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由影儿艺术创意基金支持。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领导杨健执行主席、朱少芳专职副主席、谢方明专职副主席、黄萍专职副主席莅临指导;来自兄弟院校领导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主任长聘副教授李迎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肖文陵教授、臧迎春教授;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中国美协服装艺委会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服装设计协会主席吴洪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男装高级定制研究中心主任、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部书记主任熊兆飞教授;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段智毅院长、桂宇副院长;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服装学院院长张莉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王文副教授 ;闽南理工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兼省级现代服饰与配饰产业学院院长郑高杰副教授等;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学部副主任贺沁洋副教授、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罗莹教授、艺术学部办公室主任王泽玉出席本次发布会。

30年致力培养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

据了解,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系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培养国家信赖、人民满意、敢闯会创的创新创业人才。主要分为两个专业方向:一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二是服装品牌策划与市场营销方向。依托综合性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的背景以及深圳市作为“设计之都”、女装产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与珠三角地区产业的紧密结合,为行业输送具备与原创品牌需求相适应的产品规划设计、品牌形象塑造及拥有现代营销理念和手段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

近年来,服装系顺应时代发展与产业用人需要,以深圳市“20+8”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为契机,以数字化为引擎,以新媒体为载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与国际化创新发展为己任,全力提升教师团队教学水平与学生综合素养。同时,深圳大学服装系也不遗余力链接时尚产业集群,以创新思维促进产教融合,贯彻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与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打通课程与教学实践,以AI人工智能、可持续时尚、非遗文化传承、参数化设计等关键词打造系列化校企联合创新设计大赛,在服装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的每一个阶段为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力争为现代时尚产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新生设计力量展现
“3030潮·引力”

本次发布会主题为“3030潮·引力”,主题寓意着深圳大学服装系三十年来的不懈奋斗与创新,同时也体现了新生力量和创新精神。主办方介绍,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次自然的流转和潮汐的更迭,不仅是时间的见证,更是新生力量和创新精神的象征。正如潮水不断涌动,每一代青年艺术家也在不断推动文化的新浪潮,释放着无穷活力与创造力。引力,是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吸引力,是深圳大学与学生们互相吸引的力,是服装设计专业与学生们互相吸引的力,是导师与学生们互相吸引的力。此次活动以”引力”为核心,演绎出一幅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卷。设计师们巧妙地运用流线型的剪裁和柔软的材质,将服装与自己独特的思考相互融入,用无与伦比的视觉呈现,与观众之间产生着引力。

科技+艺术
跨学科探索数字时尚未来

发布会现场,来自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服装系的25名应届本硕毕业生和他们的88套毕业设计作品精彩亮相。展演以服装系30周年宣传视频、专场发布会向深大服装系献礼。主办方以数字化技术来进行整体的VI视觉设计、新媒体邀请函以及一系列的视觉推广,在本次北京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深圳专场发布会的数字化背景板设计成为一大亮点。

发布会现场,多名学生以AI人工智能、参数化设计、数字光纤材料、3D打印等技术融入实体服装设计,为服装设计创新路径与方法探索新的空间。

在线下展演的同时,28套数字虚拟作品秀与线下服装秀遥相呼应。来自数字媒体专业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师生十人团队,历经3个月进行头脑风暴与虚拟作品研发,以数字化虚拟场景构建与优秀服装设计作品相结合,打造了一场虚拟数字秀视频发布,这是深圳大学服装系拓展专业内涵与外延、探讨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新探索。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读创编辑梁瑛